就業服務處_青年就業服務

【記者鄭銘德/新竹報導】由文化部指導,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首次與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共同主辦,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與國立清華大學區域創新中心共同合作,6月1日週六在國立清華大學清華學院舉辦「112-113年北區飲食文化地方創生計畫」公眾論壇,主題「食農永續與產銷之間的協作對話活動」。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館長葉于正於現場致詞時也特別提到,在永續飲食的理念必須與地方創生推動緊密聯繫,以建立友善環境生態圈與綠色飲食生活圈,推動「文化永續,世界臺灣」為核心,具有生活、思想,創造及傳播面向之飲食文化,透過文化部與教育部共同合作辦理,將理念宣傳深入校園及課程。

6月1日的論壇以大新竹地區的教育力,社區力與企業力的連結,開展出三個主題「新竹飲食文化與生態圈建構」、「飲食文化與社區營造:風土、風味、人情味」、「產業創新與企業ESG」進行互動與討論。邀請大學、在地永續旅遊團隊、小農市集、文創書店、返鄉生活者與新竹科技園區企業的ESG實踐代表,要為地方創生團隊搭接支持食農產業創新的平台與支持,從農業、生態、生活美學與文化等面向交織協作出新竹永續飲食生態圈。

論壇中李丁讚老師由地方特色作物視角切入,探究飲食文化與生態圈的建構,清華大學區域創新育成中心主任李天健分享「大新竹食事」,由對竹科人的問卷調查,了解竹科人的思維,提供未來食農教育推動的參考。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彭桂枝從女力實踐分享「農普知識建構與合作社經濟」,將地方知識與農業知識交叉比對,找出在地有興趣的農普知識。東海窟食農示範基地主理人王志文則強調以地方為學習場域的重要性。竹蜻蜓綠市集推手林宜璇分享了生產者與消費者間的交流如何促進飲食文化,以及如何回應環境議題。

「飲食文化與社區營造」是論壇的第二主題,探討過往在地積累如何成為地方創生的基石。曾長期蹲點新竹的社區規劃駐地輔導計畫主持人曾綉雅分享了社區規劃師計畫中的成果,回應了新竹縣多樣性地形與農業特性,並談及了食農營造與永續微旅行的重要性。另一位分享者張伊貝講述了返鄉工作的體驗,陳宜偲則介紹了客家米食文化的傳承與推廣,現場更提供了客家小點供來賓們品嚐。

最後第三個主題則是從「產業創新與企業ESG:SDGs、企業ESG與飲食商活實踐」切入,合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林錦蘭永續長分享企業ESG實踐成果,鴻梅文創志業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兼執行長陳添順分享串連新竹地方文化社群間的合作與推展模式,此外,來自苗栗獅潭鄉藏山椿工坊主理人劉耀聰以苦茶油進行在地產業創新行動、還有島內散步-地食新竹新竹區域資深總監郭又甄分享如何與企業共同規畫永續與食農旅遊的經驗。

6月28日將於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辦理今年度第二場公眾論壇「在地食材與地方創生節點的跨域激發」更多「112-113年北區飲食文化地方創生計畫」活動資訊請至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官網查詢(https://www.nhclac.gov.tw/),或搜尋FB粉專「永續在地 x 飲食文化未來式」。

分享

中市東勢殯儀館綠能再進化 增設LED電子牌樓及太陽光電

第2屆CNC多軸機技能競賽圓滿落幕 中彰投分署攜手產學為高階精密機械人才培育向下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