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服務處_青年就業服務
交通違規記點記次新制宣導與懶人包

【記者林獻元山西晉中報導】2023年「台商台青走晉來」晉中推介會,31日下午在晉中市榆次區頤景國際酒店舉行,台商台青及相關人員共70餘人齊聚晉中,談合作、謀共贏,共繪發展藍圖。
  
推介會上,晉中市招商引資服務中心、晉中市工信局和晉中市文旅局負責人圍繞該市重點專案、招商引資政策、重點產業鏈和專業鎮發展及文旅資源情況進行了精彩推介。
  
晉中是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素有「一座晉中城、半部中國史」之稱。今年以來,晉中市提出「156」戰略舉措,以國家級甲醇經濟示範區牽引製造業振興升級,以晉中國家農高區引領農業現代化,以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推動文旅康養融合發展,以太原晉中一體化贏得先機,以產業鏈、專業鎮、開發區、產業園為抓手,著力構建多點產業支撐、多元優勢互補、多極市場承載、內在競爭力充分的產業體系,開啟了加快轉型發展的新篇章。
  
晉中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馮曉雷表示,「台商台青走晉來」活動是兩岸各界情感交融、凝聚共識的重要橋樑,是交流對話、經貿合作的重要平臺。將進一步拓寬對臺合作領域,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感情融合;進一步做好台商臺青服務保障工作,積極排憂解難、優化營商環境,讓台商臺青在晉中安心舒心暖心,助力臺企做大做強做優。
  
澳臺胞聯誼會會長阮南傑表示,此次台商臺青來到晉中,旨在更加深入瞭解晉中,希望雙方在交流中厚植情誼,攜手並進共贏發展。
 
晉中市市委副書記、市長劉星致酒詞表示,晉中市位於山西省中東部,東臨太行山,西傍汾河水。土地總面積 1.64 萬平方公里,現轄2區、1市、8縣、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1個國家級農高區,101個鄉鎮、17個街道,1942 個行政村、254 個社區,總人口 339 萬。
 
先後獲得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五連冠」、國家級晉中文化生態保護
實驗區等全國性品牌和榮譽。
 
晉中市歷史文化源遠流長。華夏文明、晉商精神、紅色基因交相輝映。明清時期,以晉中商人為代表的晉商,縱橫歐亞九千裏、稱雄商界五百年,創建了中國最早的銀行—票號,締造了「匯通天下」的偉業,創造了「海內最富」的奇跡。抗戰時期,八路軍總部曾在左權麻田長期駐紮,培育和造就了太行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全市現有不可移動文物553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5處,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94 項。
 
區位交通優勢明顯。晉中是太原都市核心區、山西中部城市群組成部分、山西乃至華北地區重要的區域性交通樞紐和物流基地,市城區緊臨省會太原,距太原武宿國際機楊、高鐵南站不足 10 公里。市境內鐵路總里程 920 公里、貨站客站89 個,高速公路總里程 653 公里、高速出入口 28 個,國省縣鄉公路通車總里程 1.56 萬公里。
 
礦產資源類多量豐。已發現礦產資源66種,探明儲量28種,優勢礦種為煤、鐵、鋁、石膏等。全市含煤面積12583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 77%,累計查明煤炭資源儲量 272 億噸。鐵礦探明儲量 1524 萬噸,預測潛在儲量 2 萬噸,其中鈦鐵礦探明儲量 126 萬噸、占全省總量 78.3%。煤層氣資源量 2.56萬億立方米,占全省近三分之一。新探明煤層氣、葉岩氣資源總量超過 5000 億立方米。
 
科技人才資源集聚。山西大學城落戶晉中,19 萬名師生入駐。萬畝晉中職教港建成啟用,可容納10所職業學校15萬名師生,目前與中移鐵通、西部控股集團合作,建設中國移動設備維修服務培訓基地和產業學院、漢雲穀產業園,努力打造國際職教港。市域內 18 所高校擁有國家級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78個、國家級創新平臺5個。正在規劃建設核心區域面積 66 平方公里的山西智創穀,著力打造山西創新高地和人才高地,為山西中部城市群發展注入新動能。
 
農業發展前景廣闊。晉中是典型的農業大市,是省城農副產品的主要供應基地,農業現代化水準保持全省領先水平,農業綜合機械化率全省第一,耕地面積 558 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 22.7%。晉中是“特”“優”農業示範地,有機旱作農業發展條件良好、形成百萬畝規模,擁有全國首批、全省唯一的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
 
工業產業集群集聚。傳統產業撐盤立柱,煤炭、焦化、冶金、電力等傳統產業在全省佔有重要地位,以安泰集團、東方希望兩個百億級企業為龍頭的冶金產業快速發展。特色產業享譽全國,玻璃器皿、碳素、瑪鋼鑄造等特色產業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新興產業加速崛起,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製造、現代食品、現代醫藥、現代煤化工、現代物流、新材料、光伏電池及組件8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千億甲醇經濟生態加快構建形成。

分享

海葵停班日 許縣長主持應變中心會議後直奔東埔勘查土石流災害

兩岸媒體山西行採訪團 走進山西美麗鄉村顏值代表 晉中市烏金山鎮後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