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服務處_青年就業服務
交通違規記點記次新制宣導與懶人包

【記者蘇榮泉雲林報導】缺血性腦中風是目前國內最常見的腦中風類型,主要因大腦血管阻塞或近端大血管的血栓脫落所致。該病症除使用血栓溶解劑等藥物外,還可視病情採用機械取栓手術,以支架摘取或導管抽吸的方式清除血栓,恢復血流。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自去年8月引進IA取栓技術後,目前已有15例成功案例,順利救援腦中風病患。

AI取栓技術成功搶救腦中風病人。
(記者蘇榮泉攝)
李先生日前在家中突然意識模糊,無法說話,左側肢體無力。家人發現後緊急送至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急診。經過完整的身體檢查和神經學檢查,醫師判斷為中風,並立即啟動救腦檢查流程。放射科的Brain CT和MRI顯示李先生的右大腦中動脈(Right MCA)阻塞,急重症團隊決定進行取栓手術,由神經外科洪誠澤醫師主刀,手術順利打通阻塞血管,恢復血流。手術及復健後,李先生的症狀顯著改善,目前在門診持續追蹤治療。
手術後搭配門診追蹤治療復原得宜。
(記者蘇榮泉攝)
神經外科主任洪誠澤醫師指出,腦中風的搶救黃金時間是4.5小時內注射靜脈血栓溶解劑。北港附設醫院自去年8月引進IA取栓技術,健保署也於112年11月1日放寬「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機械取栓術」執行時間至24小時內,充分掌握血管栓塞後再灌流的黃金時間。手術時,導管從鼠蹊部穿刺進入股動脈,經過腹主動脈、胸主動脈,抵達頸總動脈,再深入阻塞的腦血管。
個案處理團隊協助制訂完整計畫幫助病人復原。
(記者蘇榮泉攝)
院長吳錫金表示,腦中風是全球主要死亡與失能原因之一,也是我國十大死因之一。中風後遺症常造成成人殘障,因此救腦急重症團隊涵蓋神經內外科、放射科、急診、復健科、中醫科及護理,不僅具備專業知識,還擁有高度協作能力,能全方位協助病人治療與康復。雲林縣沿海地區偏遠獨居長者多,引進取栓技術不僅提高病人存活率,延長黃金治療時間,還能提供媲美醫學中心的治療服務,為在地鄉親帶來健康保障。

分享

立委許宇甄質詢內政部長 關切社會住宅及國土計畫問題

驛起響愛公益園遊會再度啟動 6月8日邀請全民共襄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