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服務處_青年就業服務
交通違規記點記次新制宣導與懶人包

【記者林獻元台中報導】民進黨台中市議員施志昌 3日在台中市議會教育文化業務質詢,關心校園招邊交通安全指出,因為各校周邊道路與人行道設置情況落差大,有些校門口不僅道路狹窄,連人行道也沒有,上下學常見人車爭道的情況,他認為應該訂定「校園周邊道路與人行道規範自治條例」,制度性的解決周邊道路設計問題,也讓其他局處與學校能更積極面對問題。

施志昌表示,關於學童上下學交通安全的問題,校園周邊人行道、道路等設計的問題尤其重要。這幾年內政部也有「校園周邊暨行車安全道路改善計畫」,依據教育局的業務報告,去年底各級學校、建設局以及公所都有提報改善計畫,內政部核定18案21校,共計7億9095萬元,中央地方各負擔一半。很多學校周邊因為這項計畫改善了校園周邊的人行道、照明、家長接送區、甚至交通標誌標線等等。

施志昌指出,然而,有一些學校從根本上就有非常多的問題,比如說校園周邊道路狹窄、原本就無人行道等問題,讓這些學校要改善可能也非常有限。

他舉例,像是大甲的德化國小,校門口出來的道路緊鄰住宅,連畫設雙向車道標線的空間都沒有,也無人行道,校園圍牆外還停放許多車輛,也因為空間不足,上下學時間因為家長接送造成接送車輛從校門口就一路壅塞到路口,而且學生從校門口出來就是人車爭道,相當危險。外埔國小比德化國小好一點,但也有類似的情況。

施志昌說,這些狀況可以說很普遍的在許多原縣區學校出現,而且很多時候空間的限制問題很難突破,市府要徵收周邊土地實務上或財務上都有困難,每個學校又站在自身的立場,請學校退縮圍牆也相當困難。雖然現在有所謂「都市人本交通規劃設計手冊」、「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規範」這一類的標準,但都只是最低限度的設置或是參考用,導致各學校的落差非常大。

施志昌建議,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請教育局提出「校園周邊道路與人行道規範自治條例」,才能迫使教育局與各學校去面對這個問題,其他如建設局、交通局與都發局才會積極參與改善。透過自治條例,直接來規定校園周邊比如說道路至少多寬,人行道設置至少多寬,標線該如何畫設,甚至可以考慮納入自行車道的設計,來保障學童上下學的交通安全。

分享

台中市課桌椅汰換政策不一致 國民黨台中市議員楊大鋐要求中市府盡速定調課桌椅汰換政策 全面汰換為可調式桌椅

安心餐券65元吃不飽 買不到排骨便當 民進黨台中市議員林祈烽為弱勢學生請命 希望教育局能調整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