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服務處_青年就業服務
交通違規記點記次新制宣導與懶人包

〔記者周為政彰化報導〕84歲邱姓阿公,雙膝蓋皆退化性關節炎,起初認為人老了,活動不靈活是正常的,近2年多來膝蓋疼痛嚴重,影響走路,阿公在家人鼓勵下至彰基接受雙側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術後恢復良好,一點都看不出雙膝動過手術。


彰基骨科部主任謝承樸醫師說,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據內政部112年8月統計,65歲以上老年人口數已達421萬7千多人,占總人口數的18.02%,隨年齡增長,各項慢性病隨之而來,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和關節退化等疾病,其中,關節退化問題造成的疼痛、行走困難,甚至跌倒等問題,非常困擾許多長輩,也影響長輩的生活品質。



謝主任說,初期關節炎,可透過保守性治療,如減重、藥物、復健或輔具等來改善疼痛及減緩關節磨損退化,但中後期關節炎或關節嚴重病變而治療無效後,就要考慮關節置換手術。


謝承樸醫師說,彰基醫學中心提供高品質醫療服務,除台灣首家通過國際JCIA-CCPC 臨床照護計畫認證外,也通過國內醫策會疾病照護品質認證「關節置換」照護認證。


謝主任指出,彰基骨科部提供全方位優質服務,透過跨領域團隊合作、資訊化管理溝通和持續品質改善,近期導入「術後加速康復整合手術病人照護」概念,提昇手術安全和術後品質恢復。除外,團隊也將手術病患照護延續到術後,配合衛福部政策,協助轉銜居家長照或急性後期照護(PAC)復健復能,齊力協助人工關節置換術,早日恢復正常活動功能。


彰基骨科部關節重建科主任沈泰杉醫師說,門診常見關節疼痛患者,多半是中後期退化性關節炎,一般都建議藥物或復健等保守治療,但如治療無效而影響生活品質,則建議關節置換手術,分「半膝關節置換」、「全膝關節置換」和「全膝關節再置換」手術。


沈主任說,關節面分三部分--內側、外側和上側(髕股關節面),大部分退化性關節炎都先從內側關節面開始,如果關節炎病變和症狀只發生在單一側關節面,且韌帶完整無受損,就進行「半膝關節置換手術」。如果退化性關節炎症狀較嚴重,兩側以上關節面受損或韌帶鬆弛或損傷,建議「全膝關節置換手術」。至於「全膝關節再置換手術」,則是全膝關節術後鬆脫的手術選擇。


沈泰杉醫師說,人工膝關節使用約10至15年,須再手術時「半人工膝關節置換」,患者可選擇活動度較佳的「全膝關節置換手術」,而全膝關節置換患者,須選擇活動度略差的再置換手術,對較年輕、單一關節病變患者來說,半膝關節置換,是較理想選擇。邱姓阿公屬於兩側以上關節面嚴重受損,醫師才建議全膝關節手術。



 沈醫師說,彰基骨科關節置換跨領域團隊照護模式,提供患者全方位整合照護,住院期間和術後門診,都有連續性追蹤和諮詢服務,幫關節置換患者順利重拾行走順暢快意人生。


沈泰杉主任說,長輩因害怕開刀而長時間忍痛,不但降低生活品質,更因肌力嚴重衰退而增加跌倒風險。

分享

保障在地部落土地及自然資源權利 丹大地區劃設野生動物保護區往前邁一大步

海線第一座 清水國民暨兒童運動中心「上梁」 八月底完工 議長張清照力促招商同步 早日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