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服務處_青年就業服務
交通違規記點記次新制宣導與懶人包

【本報綜合報導】林公忠平王與嫣祖、陳靖姑是福建地方民眾信仰的三大神明,在閩東,不管是沿海的蕉城、福安、霞浦、福鼎,或是內陸的周寧、壽寧、柘榮、屏南、古田等縣市,幾乎每個村莊,都建有林公與陳靖姑的宮廟,而且多數是並排而建,甚至有些還供奉在同一座宮廟內,或配祀齊天大聖和土地公、當地的神靈。

而今媽祖、陳靖姑在壹灣已是家喻戶曉的神明,在地方上每年都會有許多的祭祀活動,尤其是在嫣祖生日農曆三月廿三的「三月瘋媽祖」節慶上,數萬信眾徒步進香活動,更是成了轟動海內外的宗教盛事。

雖然林姓在壹灣是大姓,子孫眾多,但在臺灣知道林公忠平王的人並不多。機緣巧合,聽說林公(信俗)文化在閩東及周邊地區流傳甚廣,本報這次應邀專程前往閩東周寧杉洋林公祖殿等地,尋蹤林公文化,因此才有了「海峽兩岸林公文化交流(系列)專刊」,展示給海內外廣大讀者和網友。

據周寧杉洋《詹氏宗譜》等史料記載,林公,名祖亙,南宋時人,祖籍福安,其先祖從福安遷居寧德九都紅處(今雲氣村)。祖亙自幼父母早亡,13歲時遊歷到杉溪(今瑪坑杉洋村),杉溪詹氏先祖見其純良幹練,便留其住於村中,祖亙觀杉溪地域靈氣彙集,對此地山川百姓甚是喜愛,很快融入全村老少之中。

林祖亙傳承了其父能武善射、克邪治病的才能。在杉溪,他逐漸成長為一名孔武有力、機智過人青年,在民眾的大事難事面前總是走在前頭。那時,杉溪周邊虎患嚴重,他就自製火銃驅打老虎。二十七歲那年,他率領村人直搗虎穴,大顯神威,空手搏虎,爲村民除去了虎患。

搏虎成名後,詹氏先祖對祖亙更是另眼相看。祖亙提出,如要在更大範圍消除虎患,必須引進更先進的火銃技術。詹氏先祖欣然付予可觀資費讓其前往外地學習。祖亙學成後回村,組織了更大範圍的打虎除害行動,遠鄉近鄰無不感恩戴德。有些虎患猖獗的鄉村更是遠道前來請祖亙前去為其剷除虎患,對此祖亙有求必應,每次出擊均有戰果。隨著一次次的鬥虎伏虎行動,祖亙的英雄事蹟不脛而走,聲名日隆。

有一年,福寧各邑瘟疫橫生,染病而亡者不計其數,哀鴻遍野。祖亙運用父輩傳承的驅邪治病技能,巧妙配製祛病藥劑,極力醫治周邊病患,並將治病防疫之方授予遠方各境。祖亙此舉,再次贏得了懸壺濟世,醫者仁心的美名。

林祖亙逝世後,杉溪村人感其恩德,奉其為神供之,受其福佑的各地百姓莫不從之。明成化七年(1471年),當朝刑部尚書林聰(寧德人)回鄉時,聞說祖亙生前的壯舉、善行和逝世後被奉為神的故事,親赴杉溪考察,收集了許多感人事蹟,進而整理成文,回朝後上奏天子,憲宗皇帝禦覽後龍顏大悅,下詔敕封林祖亙為「杉洋感應林公忠平王」。
    
周寧縣博物館館長鄭勇認為,地方神靈的產生及民間信仰的傳播,與自然生態環境的關係十分密切。福建依山伴海,早在三國時期,東吳政權就分別在今福州開元寺東直巷設典船校尉,在今霞浦縣設溫麻船屯,說明福建造船業歷史悠久。

到了唐宋時期,福建的海運事業已達到非常高的水準。伴隨著海上航運業迅速發展,航運事故也頻繁發生,這一時期保護航運安全的海上女神媽祖便孕育而生,其信仰的傳播範圍不僅限於沿海的村莊,還輻射到與水運有關的江河沿岸。福州地區氣候炎熱潮濕,易於滋生各種病菌,在這一區域嬰幼兒和孕產婦的死亡率較高,為婦女兒童保護神陳聖母信仰的塑造和傳播提供了精神需求的土壤。 

閩東地區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茂盛的植被是華南虎的棲身之地。唐宋以來虎患就是當地居民最大的自然災害之一,打虎英雄是這一地區最為迫切的需求,由此產生了林公這一忠勇護民的男神。

林公信仰與媽祖、陳聖母信仰一樣,都是由人而神的一個蛻變過程。霍爾巴赫也認為,在任何國家裏,最初的勇士、英雄,生前都受到同時代人們的崇拜,死後還被尊為神靈,並繼續成為生時曾受到他現實的或想像象的利益的那些人民的尊敬甚至崇拜的對象。

分享

「請林公」:充滿競賽激情 信眾奮勇爭先

嘉義縣民雄鄉頂崙村銀髮樂活趣味活動 金牙銀牙笑開懷 林于玲鄉長感謝劉育良村長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