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服務處_青年就業服務
交通違規記點記次新制宣導與懶人包

【本報綜合報導】張聖君原名張慈觀,是一位由人到神,由傳說到信仰的偉大歷史人物,被人們口口相傳,廣為讚頌。張聖君又稱張公、張聖公、張聖者、法主公、監雷禦史、五雷法主、蕩魔將軍,為海峽兩岸以及東南亞各地居民所篤信的神明,農曆七月二十三日,是張聖君的誕辰,這一天海內外超過上億的信眾,都會以不同的方式,來為張聖君祝壽。
張聖君出生於福建永泰縣,後坐化於閩清,升入三十三天為監雷法主。據傳說張聖君是農民出身,農閒時會做生意,到各村落販賣生活用品。傳說中的張聖真君年輕氣盛,體魄健偉,精通武術,為人急公好義,被「閭山大法院」祖師許旌揚的數傳弟子收為門徒,三年學成歸里,遊走於永泰、閩清、尤溪、莆田、仙遊等地。
史載淳熙癸巳年,漳州大旱,張聖君刻行法文祈雨,頓時大雨傾盆;淳熙戊戌年,尤溪瘟疫流行,張聖君尋找草藥救病民,深受鄉民的愛戴。他每雲遊一地,除了幫助貧苦百姓以外,都在宣揚「惡有惡報、善有善果」的道理。
因為張聖君行俠仗義、積德行善、斬妖除魔、祈雨施藥、造福百姓,成為人們的保護神,在民間留下很多張聖真君的精彩故事,在閩中地區傳頌了千年。

其中在「閩都別記」第362回裡,紀載張聖真君故事情節:正危急間,忽有一人,大眼黑面,散發仗劍來助戰,神光燦爛......。那黑面到溪邊呼曰「九龍何在」,那溪裡湧出九頭青龍來,四面擁護,黑面又口中念咒,布罡蹈鬥,頃刻黑雲飛空,雷聲霹靂而下,震死二妖。那黑面答曰吾乃張聖,永福人,在山修道,因見二妖迷拽良家子弟害人,故出來助除,滅邪扶正,理之當然,何報之有?隱仙要再問,忽已不見。見溪邊一神廟,上額寫張聖君殿,知是此神,即入廟看中坐一神像,與助戰之神面貌無異,即拜謝神恩。像這樣的張聖君故事,在民間傳頌的還有很多,可尋的真跡也非常多。


張聖君傳奇

在張聖君信仰文化中,信眾把張聖君看成道教中法力無邊的神,而且還把張聖君當作商業之神加以信奉。因為張聖君年輕時,到各村落賣生活用品,就懂得做生意。因此,在眾多張聖君的殿宇中,就有多處跟商業有關聯,被生意人奉為財神殿;從福州的星安河張聖君祖殿和福州西河張聖君殿,以其所處的位置和這地區的人文景觀、地理風水上微妙的關聯,就可以證明了。


星安橋張聖君祖殿

位於福州市台江區雙杭街道星安橋,相傳建於宋紹興年間,幾乎與張聖君同時代,現建築為清式,正殿奉祀張聖君,後殿主祀陳靖姑。相傳原有張聖君塑像腹腔中有黃布條,寫宋紹興年號;又殿內戲台對聯「卅三天演法;廿一史傳奇」的「廿一史」可能寓意為宋代。構構件雕飾完整,石柱、石廊保存完好,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張聖君殿處雙杭中心地段,殿前臨河浦,左右有星安、三通兩橋,潮漲時,浦道兩邊同時潮湧浪推,剛好在殿門正中處交匯,有「兩頭漲」的奇觀。星安橋和三通橋左右等平,攔阻浦道,如手左右把挹,捧掬浦水,水聚殿前,財匯天心,非常吉祥。

因此,聖君殿水「兩頭漲」,成了福州的風水寶地。商家們心知肚明這裏的風水價值,但不管多有勢力的商人,都不敢占此為己有,所謂的財分天下人,因此立廟共奉財神張聖君。
廟立之後,既助旺了這一方商人的信心和膽略,也旺了這一方商家的財氣,更推旺了這一方成為千年不變的黃金寶地。歷代以來,這裡不知誕生了多少八閩商界的財富奇跡。
如今,星安河聖君殿,廟宇重修,舊貌新顏,既古樸端莊,又顯得氣勢非凡,三層三對翹角飛簷淩空,如翅展飛,有閩地建築特色,又效法「周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代表萬事發達;其形狀又如冠蓋極品,代表張聖君在道教中地位的高貴,令信眾心中更加崇敬。

西河張聖君殿

地處洪山橋坡下之西河,洪山橋乃省城交通咽喉之地,北岸橋之上下皆為碼頭,車水馬龍,人煙稠密;橋通南北,江流東西,接引上四府之財物,如山貨、木材、糧食等與省城互通;水上交通便利,上游物貨有時可朝發夕至。商人至省皆由此上碼頭、探商機。古人多信神祇保佑,到了新碼頭便要拜神祈安。因此,此處廟宇興盛,香火特旺。

廟方重建戲台徵求海內外信眾提供老戲台照片與資料

由於過去星安橋聖君祖殿旁,有一座戲台,後來因為地理環境因素,在多次重建後,戲台被拆了,如今廟方需要重建戲台,但缺少過去戲台的照片與有關資料,因此廟方希望台灣與海外,過去曾經到過星安橋聖君祖殿進香的信眾,如有資料提供,廟方將感激不盡。

分享

中國武當道教太玄法師協會 癸卯科上登108層刀梯法師武考及文奏授籙醮會

游顥本命區競總成立 逾3千5百人相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