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服務處_青年就業服務
交通違規記點記次新制宣導與懶人包

【記者魏冠中台北報導】今天是10月21日,史稱華僑節,這也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節日,因為從19世紀末,在世界各地的華僑就成為孫文醫師鼓吹革命的重要生力軍,因之在中華民國成立後,有華僑是革命之母的重要格言,無論是1930年代的抗日戰爭,或是1930年代到1960年代很多種耀運動賽會包括奧運亞運的足球、籃球賽事都有很多海外華僑參與其中,而在奧運亞運世界錦標賽的重要賽會中,也常可看見海外華僑運動員在金牌戰中為祖國爭光。
 
事實上,50年代兩度亞運足球賽中華民國奪下金牌的光輝戰役,有泰半足球國腳是僑居海外的戰士,而50年代兩次世界男籃賽和奧運亞運金牌戰的籃球國手也有不少戰將是徵召於菲律賓、香港、星馬(當時新加坡尚未獨立)等地的僑將。
 
20年前,臺灣有一個光輝傳統,就是將每年十月稱為光輝十月,原因是十月十日是雙十節國慶日,十月21日是數以萬計僑胞從海外歸國,心向祖國(中華民國)參加十月慶典活動,帶給國內觀光旅遊界很大商機的一個大規模的國家行銷活動。
 
而且,十月25日是臺灣光復節,十月31日是蔣公誕辰紀念日,甚至一直到11月12日的國父誕辰紀念日,這一段長達40天左右的長期節日在街頭都有國旗飄揚,萬家燈火慶雙十、國慶煙火光耀奪目、空軍雷虎小組的高空特技飛行也是宣揚國威的重要活動,引來萬頭鑽動,是海內外僑胞津津樂道的精采表演。
 
不過,隨著教改的全面去中化,中華民國的國慶也悄悄被位移到「台灣國慶(Taiwan National Day)」,臺灣的十月慶典也隨之風消雲散,光復節被轉型成不知所云的終戰日,老蔣誕辰紀念日也悄悄變成萬聖節(西洋人的鬼節),華僑節更在台獨務實工作者掌控黨政軍特媒所有大權後消失無蹤。
 
當然,光輝十月也有一個不祥的節日,就是中南海的毛澤東在74年前將北平市投降將領傅作義獻城叛變之舉,當成變更國號(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京城,並且選擇十月一日當成中共節(中共建國的國慶日),和建黨節(七月一日)、建軍節(八月一日,是96年前一小部北伐的國軍在南昌叛變紀念日),並稱老共三大節。
 
余紀忠是中國國民黨員,這一位出身中央大學歷史系的英國留學生,也是和蔣經國將軍交好的一名報人,他的最高軍職是少將,卻在1948年陳誠總司令兵敗東北時得罪了一些上將(包括陳誠、杜聿明、衛立煌等東北剿總的敗將),悄悄轉往臺灣發展,脫離軍職,開創了中國時報王國的龐大報業根基。
 
毛澤東在北平宣告建國(當時世界最大的共產帝國)之後一年,余紀忠已經在臺灣站穩腳跟,也籌建了徵信新聞(中國時報前身)體系,但是為了和毛共的帝國有所區分,所以中國時報社慶定為十月二日,比老毛建國的時間正好是差了一年又一天。
 
另一個對於臺灣人來說是最重要的日子,就是光復節,一直到今天,每一年光復節往往就是全國運動會的開閉幕日,原因就是緬懷78年前的光復節。今天,也正是台南市全運會開幕之日,25日台灣光復節當天全國運動會要舉行閉幕典禮,現在很多球迷和一般民眾可能怎已經忘記早期省運、區運、全運會的舉辦日期是從光復節(25日)到蔣公誕辰紀念日(31日,也是榮民節),而這項全國最大運動競技盛會也和光輝十月友密切歷史因素,可惜承平已久的台灣平民百姓和政黨政客們早已忘記這段史實,光輝十月也就和廢除兵役一樣,逐漸成為歷史灰燼。

分享

永結同心逾半世紀 中市北屯區表揚金婚、鑽石婚198對佳偶

全國運動會陷入跨世紀之亂 男籃賽近半國手缺席 游艾喆獲勝 陳子威棄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