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服務處_青年就業服務
交通違規記點記次新制宣導與懶人包

【記者林獻元台中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於健康的定義為「生理、心理和社會的安全舒適狀態」,因此除了生理層面,尚須留意其他心理、社會相關的問題,才能獲得真正的身心健康。然而現代社會環境充滿壓力,如果無法適度調節壓力,將因壓力過度累積,進而罹患身心疾病。
   
為此,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新陳代謝科偕同心理師於上週末舉辦《壓力調適與自我照護》講座。新陳代謝科醫師馬維君表示,倘若罹患身心相關疾病,應自我調適並與疾病共存,希望病友正念面對,控制好血糖降低心腎併發症風險。
   
該如何做到「與病共存」好好過生活呢?心理師王育臻表示,除了部分症狀可藉由身旁親友的支持陪伴或藥物緩解,日常生活中還有我們容易忽略的壓力須調節。本次講座從腦力、體力、心力三大面向,協助病友理解、學習日常自我照護和心理調適之相關技巧與策略。
   
另外,大家最常遇到的失眠問題,心理師王育臻則利用圖解教學「睡前4B誘眠法」,分別為:一、洗澡時間(Bath time):利用洗澡時的溫度變化,放鬆身心靈;二、暫停時間(Break time):透過筆記本將煩惱事寫下,並放下、暫停。
 
三、放鬆時間(Breath time):安排15分鐘的放鬆時間;四、床的時間(Bed time):床上不看電視或手機。肌肉放鬆方面,心理師亦分享了三招腹式呼吸的小訣竅以助放鬆肌肉。

分享

打造豐原新門戶 中市豐富專案二期8月15日辦理說明會

和平警結合和平區里鄰長研習會 識詐教育訓練保住里民血汗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