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服務處_青年就業服務
交通違規記點記次新制宣導與懶人包

【本報綜合報導】為期四天的第十四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結束了,對於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及產業發展,推動兩岸文旅經濟交流合作和融合發展,有很大幫助。
 
據主辦單位表示,海峽兩岸文博會是唯一以「海峽兩岸」做命名,有台灣的團體參與的大型文化產業展覽會。這屆在廈門國際會議中心的會場,總展覽面積10萬平方米,是歷屆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比上一屆增加3.2萬平方米。
 
尤其是在4200個展位中,台灣地區報名參展就有來自18縣市883個,還有亞太文創協會等17個文創協會組團來參展。因此主辦單位特別設置8個台灣地區主題館,比上一屆增加287個,是目前參展台灣機構數量最多、比例最高的一次文博會。
 
海峽兩岸文博會以搭建兩岸文化交流為核心,加強與台灣文化業界、民間協會的合作。這次有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台灣工藝發展協會、台灣茶協會、台北市工業設計發展協會等文創協會組團參加之外。
 
還有台北、南投、金門、澎湖、台東等18縣市企業,前來展示茶葉、漆藝、少數民族工藝、設計IP、文旅消費品等,因此特別打造台灣生活展區,設置南投縣館、台灣工藝大師館、台灣工藝發展協會等多個主題展區。
 
在台灣工藝大師館安排有葉志誠、林瑤農、董嘉靖、羅彩雲、劉世平、鐘榮鄉、林清河等8位工藝大師和22位工藝老師的作品。還有台灣漆藝協會理事長梁晊瑋、榮獲多項國際陶藝競賽獎地劉世平、董坐石硯第三代傳人董嘉靖等8位工藝、漆藝大師及10餘家企業,呈現以漆器為主的東方工藝美學盛宴。
 
台灣的茶葉深受大陸消費市場喜歡,所以在會場設置「茶和天下˙兩岸匠心」東方茶席展區,共有8席,安排藝年ART365、早川堂、惠和·磐雅苑、三芳書齋、頤億堂、方外茶道、臺灣茶協會、朴園怡樂適,兩岸茶席老師,進行茶席展演、花道、香道展演。
 
通過「展+茶席+品茶」的形式,集合茶、香、花、畫四藝,打造跨界多元,集成生活美學的茶文化交流平台。使用的茶品有兩岸精品的東方美人茶、凍頂烏龍茶、鐵觀音等;還有1954年的老烏龍、2022年的福壽山長春茶,邀請遊客一起共相品茗。
 
這屆還特別設置台灣樂購節,邀請阿美族、卑南族、排灣族、魯凱族、賽德克族等近10個台灣原住民,前來展售原住民族文創商品與工藝品。來自台東縣阿美族的李美可,每一屆都會來參加,她在一些社團、公益團體,教授編織與手繪藝術,因此以原著名的圖騰,製作出運動帽與小背包,一個售價100元人民幣,生意很好。
 
屏東排灣族的王聖偉在台灣推廣台灣咖啡,這次專門將他在屏東種植的「猴採」咖啡,帶到會場賣,由於是純手工用92度開水慢慢沖泡,口味獨特,一杯30元人民幣,要想喝「猴採」咖啡,至少要等30分鐘,因為生意太好,沖泡好一杯咖啡,至少要5、6分鐘。
 
住在新竹縣關西鎮的李俊毅是客家人,第一次亙隨母親游智穗參加海峽兩岸文博會,賣以油桐花為主題製作的各式客家文創品,讓他感受到大陸人的消費能力,比台灣人強很多;雲林縣北港鎮紙塑神像大師蔡爾容,承襲流傳一千五百年傳統紙制神像工藝,以正統「脫胎換骨法」製作紙神像,在大陸獲得非物質文化遺產認可,還曾代表雲林縣參加德國柏林工藝展,揚名國際華人世界。每年都會與妻子一起參加海峽兩岸文博會,把失傳的傳統工藝家與發揚光大。
 
這次台灣前來參展的大學院校,只有實踐大學、東海大學、環球科技大學三所,但主辦單位也特別設置獨立展區,展示涵蓋漆藝、植物染布、陶藝、陶瓷和大漆的複合媒材創作,以及工業設計和多媒體等設計作品。
 
東海大學領隊美術系主任李思賢對於參加這次海峽兩岸文博會表示,除了可以藉此介紹學校特色並宣傳展出學生和校友的作品外,還能產生與校園外部的連結、與人產生關係,所以他期盼創藝學院能將廈門文博會設定成每年必要參與的重點活動,達成走出校園與產業界交流的目標。

分享

布袋戲師傅深藏民代服務處 一日戲偶咖!邀孩子同樂

柯文哲「姐妹選哲之友會」成立 展現女性支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