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度第2期(4月)自辦職前訓練招訓簡章
連佳振
國土計畫
樂齡求職銀向新篇
鹿港慶端午
114年度第2期(4月)自辦職前訓練招訓簡章
連佳振
國土計畫
樂齡求職銀向新篇
鹿港慶端午

【記者楊川欽台中報導】台中市東平國小舉辦化石奇遇記,來認識地球時空膠囊,並發現古生物的秘密。
    恐龍生活在中生代的陸地、四肢直立;天空飛的翼龍、海裡游的蛇頸龍都不是恐龍,請問這隻生活在中生代海洋的貴州龍是恐龍嗎?一年級小朋友聽著校長的解說,眼眼亮著自信的光異口同聲的回答問題,這是東平國小化石展的場景。
    此次該校化石展共計展出五十多件珍貴的真品化石,多數為國際扶輪社3462區草悟道社林建助社長收藏,部分為東勢國中退休黃明康老師借展,由長億高中圖書館李文石主任居中聯繫,促成美事。
    展出的化石包含生活在寒武紀(五億四萬年前)到二疊紀(二億五千萬年前)的三葉蟲,還有保存完整肉身的章魚、鰩、鮟鱇魚、三疊紀的飛翼魚、三齒魨、螃蟹、旭蟹、大王巨足蟲等,以及不容易形成的植物化石─矽化木、貴州龍、菊石、遺物化石─恐龍蛋等,可謂種類多元,且形體完整更顯珍貴。
    陳榮原校長為班級學生、志工媽媽及家長分別進行多場次的展品導覽及化石課程,參加過的曾同學表示,經過這次的講解,終於解開了我幼兒園時的疑問─化石是怎麼被人類發現的?原來是因為地殼的變動呀;賴同學指出,化石雖是帶著神祕面紗的石頭,但參加了這次活動,讓我對化石有了新的了解,真是收穫滿滿。
    此次展覽的另一項特色是化石主人體現教育精神,慷慨的允許參觀者觸摸體驗化石觸感,因此四年級陳同學便在學習單上留下讚歎的字語:「這次的導覽,不只讓我看見真正的化石,還讓我摸到,感謝大方的化石主人,這展覽讓我大開眼界。
    閱讀推動教師得知有此展覽資源,隨即用心的蒐集化石的各種資料,製作成精美的教學海報,包含:化石的定義、形成的過程、時間、功能;並設計學習單引導學生能聚焦在化石的學習、將圖書館的化石書籍集中設專書櫃使學生方便閱讀、設計化石拼圖讓學生學習化石並寓教於樂,符應各種學習風格孩子的學習需求。
    參加活動的家長蔡媽媽表示,看展聽完解說,才知道化石這麼珍貴,下次有機會到野外看到河川石頭要更仔細的瞧瞧;眾志工們也熱烈地討論著人類形成化石的各種可能性,及可能對後世的影響,從活絡的對話中可知隨著與地球時空膠囊的近距離接觸,同時也開啟了東平親師生探索古生物之路。
 

分享

客庄伙房恁靚客委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發表3D數位典藏成果

優泥來公司於台中港投資興建綠建材與循環經濟處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