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川欽台中報導】台中市清水區東山國小於今日展開一場別具文化意義的「新社尋親之旅」,由校長親自帶隊,師生一行人走訪新社多個地點,新社原為客家聚落,自1956年因政府推動「陽明山計畫」徵收台中大肚山台地作為軍事機場,迫使清水、大雅、沙鹿、神岡等地的472戶居民被疏開遷至新社、石岡、埔里與魚池等地,今日新社地區從新一村到新七村的「新村」就是當初所謂的「疏開仔庄」。
這場活動由牛罵頭文化協進會吳長錕理事長擔任導覽,協助學生梳理這段少為人知的歷史,他指出:「清泉崗機場的建立,不只是軍事發展,更改變了幾百個家庭的命運,也讓許多居民必須重新適應新生活與新社會關係。」
東山國小的「尋親之旅」以五個站點串連歷史與現實,第一站是行政院農委會種苗繁殖場,這裡是當年移民分配農地的關鍵,小朋友在此了解祖先如何開始在這裡扎草屋從事農耕新生活;第二站來到大南國小,該校曾是最多移民子女就學的學校;第三站走訪新二村紫安宮,認識與清水紫雲巖相似的信仰傳承與建築特色;第四站是百菇莊,由移民第二代經營,學童在此了解當年物資匱乏、生活艱辛的情形;最後一站則是由同樣出身移民家庭的王坤松主委所經營的香菇農場,學生從他口中聆聽剛遷村來到新社那段辛苦的生活歷程。
東山國小王彩純校長表示:「自己父輩就是從東山里移民到新社,疏開當初自己也體會過生活的艱苦,教育不只是課本知識的學習,更要透過走進歷史場域,讓孩子理解自己的家族背景,從而對土地產生更深刻的情感與認同。」
大南國小詹鍾松校長也分享:「能與東山國小共同進行這場教學活動,是大南國小一次珍貴的尋根教育經驗。讓我們的新社孩子看見自己家族的歷史,也讓來訪的東山小朋友重新發現與新社之間文化的連結,這種跨校合作學習意義很重大。」
東山國小王曉音會長表示:「此次活動不只是歷史教育,更結合口述歷史與實地踏查,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入歷史,親身感受過去的生活樣貌;大南國小張舜智會長也表示:「將近70年過去了,清泉崗機場移民的後代也早已在新社落地生根。這場「尋親之旅」,不僅是一次文化與歷史的教育,更是學生與自己、與土地重新連結的起點。
許多大南國小孩子表示,原本只知道祖輩「從山上搬來」(清水的山上),如今才真正了解背後那段遷移的故事,原來,大南國小和東山國小有這麼深的地緣及文化關係。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