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獻元臺中報導】臺中市議員吳佩芸13日與監督施政聯盟執行長許心欣、中科污染搜查線秘書長徐宛鈴及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台中辦公室主任鍾瀚樞一同召開記者會,痛斥臺中市政府過去幾年並未按照《國土計畫法》及《區域計畫法》的規定,未落實公民參與、規避公民監督,導致大面積農地流失之外,更離譜的是都發局還造假公民參與資料紀錄,掩耳盜鈴行徑非常誇張。
市議員吳佩芸首先表示,四月底時接獲臺中市市民朋友反映,臺中市政府過去幾年均未依法在國土計畫審議會及區域計畫委員會落實公民參與措施,無論是市府網站上、臺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網站上,均無法查閱相關會議的開會通知等資訊,僅有會議開完後的會議記錄。
吳佩芸進一步說明,第一時間就先上都發局網站查看,確實僅有公告「會議記錄」,並沒有其他如開會通知、議程等資訊。
吳佩芸強調,第一時間就請助理向都發局詢問,過去幾年都發局在區域計畫委員會的公民參與措施是如何進行的?結果5月6日當日,都發局回覆表示均有依法進行公民參與措施,並附上一些網頁資料連結供參考。
吳佩芸表示詫異,點擊連結進去網站看到的「歷次會議議程」卻全是在都發局回覆的當日,2025年5月6日才上傳的!其中包含盧秀燕市長就任後,2019年4月19日舉辦的第7次會議議程,直到2024年11月28日舉辦的第14次會議議程,上傳日期都是今年5月6日當天。
吳佩芸質疑這就掩耳盜鈴、也是造假,市府未落實公民參與就該好好承認錯誤,有錯就道歉並不困難,困難的會是一再說謊,市府不但有責任必須對市民公開說明為何要造假,也有責任將歷次變更區域計畫局部內容的討論會議實質內容向市民完整公開。
吳佩芸並強調,公民若有意願參與這些會議,最基本的是要先能夠知道:何時要開會、在何處開會、討論內容為何。然而,公民團體、NGO們,過去這幾年都是看到會議記錄才知道有開會。
吳佩芸認為,發生如此離譜狀況,等同告訴市民,臺中市政府在2019年8月公布的「臺中市都市發展審議會議及會場管理要點」形同具文,裡面寫說「為落實公民參與」根本是「假的」。
吳佩芸再次重申,國土計畫從原訂2025年4月30日上路,變成要再延後6年才上路,這6年的區域計畫如何「被局部變更」就變成非常重要、需要嚴格把關的項目,所以未來市府一定要落實區域計畫委員會的公民參與機制,讓公民的聲音能夠進到委員會去監督,別再玩假的。
吳佩芸也要求臺中市政府及都發局應為過去數年從未在區域計畫委員會及國土計畫審議會落實公民參與,承認錯誤並向市民公開致歉。
中科污染搜查線秘書長徐宛鈴指出,台中市的非都市土地有近16.8萬公頃,占全市75.85%面積,如此大面積非都市土地開發牽扯巨大利益,也關乎能否確保糧食安全的農地存廢。
然而,管制非都市土地未來發展的臺中市國土計畫審議委員會,去年竟不讓公民參與監督,導致臺中市國土計畫功能分區劃設草案送至內政部審議後,經由公開會議資訊才得知,中市府竟將高達6400公頃「農業發展地區第一類」的優良農地劃為「農業發展地區第二類」。
最大差異就是「可容許使用廢棄物清除處理設施、營建剩餘土石方處理設施、殯葬設施」等,建蔽率更提高20%,顯見市府未盡守護農地、協助農民之本分,反而大面積加速農地流失。
而現階段審議非都市土地開發的臺中市區域計畫委員會,也在資訊未公開、公民參與機制不全的情況下,違反臺中市區域計畫應維護農地總量,持續核可潭子區6公頃農地變更開發為宣教中心。
徐宛鈴強調,中市府種種作為皆凸顯官員及其所聘請的專家學者黑箱審查,未依循區域計畫及國土計畫指導守護農地、管控失序開發,因此中市府應立即比照內政部建置線上報名系統,並公開會議資訊接受公民監督,依法補聘民間團體代表擔任委員!
監督施政聯盟執行長暨爭好氣聯盟發起人許心欣則表示,依《區域計畫法》第4條所訂的《各級區域計畫委員會組織規程》第5條,各級區域計畫委員會的委員背景包含「關注區域發展事務之熱心公益人士」,但經查113年度與114年度的臺中市區域計畫委員會委員名單,除「機關代表」外,僅有「專家委員」,完全沒有「民間團體代表」。
而臺中市都發局曾發文給爭好氣聯盟推薦國土計畫審議會委員名單,但二度推薦了民間人士都未能入選,而台中市國審會113及114年度已連續二年沒有民間代表,顯示盧市府同樣未依《國土計畫法》第7條第3項遴聘民間團體代表擔任委員,難道涉及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的會議,盧市府是刻意漏掉民間代表,想要坐實黑箱審議好操作的目的嗎?
許心欣強調,盧秀燕市府連法律規定要遴聘民間代表擔任區域計畫委員會及國土計畫審議會委員參與的最低限度都做不到,實在令人搖頭,市府未依法行政就是違法瀆職,嚴正要求盧市府立即補聘民間代表!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台中辦公室主任鍾瀚樞則呼籲,臺中市區域計畫委員會的資訊公開與公民參與機制嚴重不足,會議資訊應公開而未公開,民眾難以參與討論,更遑論提供意見並實質監督。
鍾瀚樞指出,目前市府所謂的參與機制,竟然要求市民還要到都發局網站下載申請表,透過書面申請,通過市府審查許可,才得以參與會議。問題是市府根本沒有事前公開會議資訊與會議資料,市民如何得知會議、如何申請,又如何參與。
鍾瀚樞直言,如此草率的公民參與機制根本就是一間找不到大門的秘密會議室,完全是一種隔絕市民參與的機制。這不僅違背民主透明與公開參與的原則,也與歐盟《奧爾胡斯公約》強調的公民參與決策規範完全背離,該公約要求政府確保民眾能及時取得完整而易懂的環境資訊,還要求能讓公民實質參與重大環境決策。
鍾瀚樞再次呼籲,臺中市政府立即比照內政部,提供線上報名機制,並且公開區域計畫委員會及國土計畫審議會議的完整資訊,確保民眾意見能納入最後決策,如此才能讓市民得以真正實質參與計畫審議。
吳佩芸最後總結公民團體訴求,再次呼籲臺中市政府及都發局,應對過去未落實公民參與對市民致歉,並公開透明區域計畫委員會的討論、建置線上報名系統及補提「民間團體代表」委員,讓陽光照進臺中市區域計畫委員會及國土計畫審議會,別再黑箱作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