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佳振
就業服務處_青年就業服務
114年度第2期(4月)自辦職前訓練招訓簡章
連佳振
就業服務處_青年就業服務
114年度第2期(4月)自辦職前訓練招訓簡章

【記者林獻元台中報導】臺中市議員吳佩芸8日延續本周一於交通地政業務質詢時,要求臺中市政府檢討向上路六段奪命長下坡的道路硬體工程設計的議題,指出向上路六段奪命長下坡,不時發生大型載重車(大貨車)嚴重車禍事故,臺中市政府警察局於該路段設置的區間測速搭配限制時速50公里,恐導致駕駛根本無法鬆開腳踩的氣壓煞車,最終導致煞車衰退而失靈肇事,市府不該把區間測速當成萬靈藥。

吳佩芸表示,在4月27日沙鹿區向上路六段奪命長下坡的第一個紅綠燈「向上路七段與屏西路路口」再次發生重大交通事故後,臺中市政府警察局對外表示「初步分析,本次事故肇事車輛煞車機件故障所致」,而隔日網路上也出現許多帶風向言論的現象,例如:肇事車輛在坡頂就已經知道煞車故障、肇事司機坦承煞車故障還上路。

吳佩芸認為,肇事車輛究竟是一開始就故障,還是在速限50公里、超陡長下坡的條件下,搭配不合理裝設的區間測速,反而造成車輛煞車故障,是非常重要且必需透過客觀證據釐清的事實。吳佩芸並要求警察局李文章局長說明,依照目前警方所掌握的客觀事實,足以證明煞車一開始就故障嗎?

李文章回應說,因駕駛陳述為煞車失靈,經初步檢視剎車機件,確實是煞車故障所致。

吳佩芸質疑,若肇事大型車的煞車一開始就故障,那以向上路六段的坡度及重力加速度,肇事的車速絕對超乎想像、事故現場會更嚴重。除了肇事司機的陳述外,警察局有多少客觀證據可以證明煞車一開始就故障,必須公開拿出來給社會檢視。

吳佩芸並強調事實應該建立在證據之上,警察局不該草率判斷而對逕自對外發言,畢竟若是區間測速導致肇事車輛煞車失靈,恐牽涉到國家賠償問題。

吳佩芸表示,從不希望看到死傷慘重的悲劇一再發生,但據其了解事故發生當日臺中市政府有依《重大公路事故調查作業處理規則》第四條規定通報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運安會),但因無人死亡、受傷人數在15人以下,並不符合前述處理規則,所以運安會並未立案調查。然而若運安會有立案調查,引用證據、公開透明的報告,才足以認國人信任,而非警局現在這種難以讓人信服的判斷。

吳佩芸強調,如同2018年台鐵發生的普悠瑪事故,第一時間交通部跟台鐵對外界表示是司機超速、司機自己關掉ATP(列車自動防護系統),把責任推得一乾二凈,但事後卻被打臉、被揭發,是台鐵沒有正常保養列車主風泵進而導致列車的自動防護系統車問題才是肇事主因,而這也是因為有運安會的報告才能清楚、真正呈現的。

吳佩芸並再次提出日本公益社團法人大分縣卡車協會網站的駕駛教學文件向李文章說明:大型車輛及小型車輛的煞車及動能並不一樣。大型車輛在長下坡路段過度使用腳煞車會導致煞車過熱(衰退現象)、煞車油沸騰(氣阻現象)或煞車氣壓下降而導致煞車無法正常運作。

該教學文件也強調駕駛大型車(大貨車、聯結車)遇到下坡時,腳煞車必須是「踩放交替」,偶而將腳從煞車上放開,透過腳踩的氣壓煞車、輔助用的排檔煞車及排氣煞車輪流使用減速,目的就是避免腳持續或頻繁的踩在煞車上,造成煞車衰退、失靈。

吳佩芸進一步向李文章提出道安總動員網站數據,質疑臺中市警察局於2020年1月15日啟用向上路六段區間測速後,隔年2021年沙鹿區肇事第二名的路口就是「自強路、縣136、自立路、向上路七段、屏西路」路口,而知名交通網紅「重車日誌-教士」亦在2022年有截圖備份2021年的道安網數據,但在2024年11月再次查詢同年數據時,該路口卻從沙鹿區肇事第二名被消失。

吳佩芸質疑警察局是擔憂2020年啟用的區間測速讓位處向上路六段下坡的路口肇事率隔年竄升,掛不住面子,進而修改數據。

吳佩芸再次強調,市府總總的解釋並無法抹滅向上路六段的超長、超陡下坡,在市府架設區間測速後,每次有發生嚴重事故,都是大型載重車的煞車發生問題,直接撞上在該路口停等人車的事實。

吳佩芸認為,依照向上路六段這樣又長又陡的路況,搭配限速50、長達1.7公里的區間測速,會導致大型車輛只能選擇不停地煞車、最後氣壓腳煞車過熱、失靈,到事故路口就沒有煞車可用,結果就是直接撞上路口停等號誌的人車,這些區間測速實施後發生許多嚴重事故的事實,臺中市政府責無旁貸應該重視,並且不該把區間測速當成萬靈藥,並要求警察局應與交通局討論,檢討該路段區間測速造成的問題。

分享

單元五自辦重劃區無任何基金可用 議員吳佩芸:建置監視系統苦無經費 已成孤兒

向上路六段區間測速恐讓煞車衰退 議員吳佩芸:市府不該把區間測速當萬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