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佳振
就業服務處_青年就業服務
114年度第2期(4月)自辦職前訓練招訓簡章
連佳振
就業服務處_青年就業服務
114年度第2期(4月)自辦職前訓練招訓簡章

【記者張原銘、張皓傑台中報導】台中市議員邱愛珊21日於市議會第五次定期會中針對民政業務進行質詢,聚焦於庇護工場制度的現況與改革。邱愛珊指出,庇護工場雖以輔導名義設立,在制度與結構面仍有諸多值得檢討之處,她說庇護不能變成一種溫柔的隔離,而應是幫助身心障礙者重新站起來、走向社會的中繼站。

勞工局說明,市府鼓勵企業以成立關係企業或另設置獨立生產線方式,導入多元職種及訓練,擴大進用身心障礙者,讓庇護工場真正發揮職業重建的功能,而非僅止於長期庇護的角色。

根據統計,台中市約有13萬名身心障礙者,其中具備勞動能力者約6萬人,但目前市內僅約8處庇護工場,庇護員工約126人,占比相當有限。邱愛珊質疑這樣的規模是否足以支撐整體身障就業網絡?她更進一步指出庇護工場薪資與勞動條件不透明的問題,根據勞保資料顯示,多數庇護員工薪資偏低,僅6,000至16,000元之間;監察院也指出長久以來庇護工場營運困難,庇護員工薪資普遍偏低的情況,惟勞動部習以補助方式消極回應,詢問局長如何針對庇護員工的產能、努力與報酬,給予明確的量化與反饋。

針對已具備工作能力,可進入一般職場的身心障礙者,將經由一般就業服務中心或支持性就業協助其就業。勞工局也持續督導轄內各庇護工場辦理員工轉銜,近3年轉銜共32案,18案經支持性就業媒合成功、10案續留庇護工場、4案因障礙退化轉銜至小作所,以利身障者適性發展。
 
另外,目前許多庇護工場的工作內容,仍集中於低技術、重複性高的包裝、清潔等勞務,雖然穩定,但缺乏職涯發展與向上流動的機會,針對目前就業型態過於單一的問題,邱愛珊呼籲導入更多元產業與創新職種,包括電腦設計、社群經營、數位行銷等,以發展年輕身障者的潛力;她表示曾看過視障青年能獨立操作Photoshop、甚至製作網站,認為身障者不需要被「庇護」,而是需要一個被信任的舞台。

勞工局局長林淑媛說明,庇護工場的功能在藉由提供訓練計劃,給無法立即進入一般職場的身心障礙者體驗職場生態的機會,進行就業能力強化;目前庇護員工大部分都是智能障礙者,工作年資從3個月到14年不等;另外,庇護工場薪資是以當年最低基本工資乘以產能核薪分數,也提供績效獎勵與員工福利旅遊的制度,目前8家庇護工場中有7家是社福機構,只有1家是事業單位,政府也積極鼓勵民間企業投入庇護就業的推動工作,以分割產線或是成立關係企業的方式,幫助更多身心障礙者回到職場並增加就業多樣性。

邱愛珊也建議,市府應更積極扮演資源媒合平台的角色,宣導並協助社福團體、民間企業轉型為社會企業,社會企業兼具公益與營利雙重目標,能以永續的商業模式解決社會問題;她舉台北的勝利基金會為例,該機構近年轉型為社會企業後,積極拓展多元職種,成功協助身心障礙者銜接更適合的工作產線,展現良好成效,值得市府參考。

最後,邱愛珊強調:「庇護不該是終點,而應是過渡的起點。我們要給的不只是工作,而是一條能夠走向未來的路。」照顧身心障礙者的就業,不只是社會福利,更是城市文明的指標。邱愛珊表示,她將持續為打造更有溫度、更具前瞻性的庇護就業制度努力,讓每一位身障朋友都能被看見、被尊重、被賦能。
 

分享

創生喊得響,制度卻綁手綁腳!民進黨台中市議員施志昌:地方創生應加強公所角色

中市地稅局「金典台中 檔藏稅史」檔案巡迴展前進台中科大 與師生一同探索稅史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