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榮昌大甲報導】針對《大甲分局重建暨周邊用地整體開發計畫》,民進黨台中市議員施志昌15日於台中市議會定期會專案報告質詢中表達高度關注,特別針對第二期用地釋出後的利用方向提出建言。他強調,該基地位處大甲火車站旁黃金地段,應主動整合車站前廣場資源,打造一體式「站前生活圈」,不能只是單純綠化或另案處理,否則將錯失一次翻轉海線都市空間的重大契機。
對此,市長盧秀燕回應表示,大甲是一個人文薈萃的地方,也是需要整體規劃與改建的地方,相關建設已逐步到位,包括先前做了廣場及停車場,未來會將第二期用地與火車站前廣場一併納入,進行整體規劃。
有關大甲火車站旁的宿舍群規劃進度,經發局表示,正與台鐵公司研商,獲共識後將先行與台鐵公司辦理承租契約,再由市府以公開招標委外經營方式辦理。
市議員施志昌指出,根據市府報告,原大甲分局與地政事務所拆除後的土地,初步規劃先行綠美化,後續再另案規劃商業開發。然而至今仍未見具體藍圖,也未與火車站廣場有明確串聯構想,讓人擔心僅流於形式,無法創造真正的區域轉型效益。
「這塊用地緊鄰大甲火車站、鎮瀾宮,不但人潮密集,具備交通轉運功能與宗教觀光優勢,更蘊含在地文化資產。」施志昌強調,「如果只是拆除、綠地、美化,再等未來再說,這樣的開發觀念太過保守,也辜負市民期待。」
他建議市府應以整體設計思維,將第二期用地與火車站前廣場一併納入規劃,透過地面景觀連結、地下空間共構等方式,形塑完整的「站前生活圈」。並可導入文化展演、地方創生、青年創業、觀光服務等多元功能,不僅強化城市門戶形象,更能帶動海線經濟與就業機會。
施志昌也提出國內外成功案例作為借鏡,包括嘉義鐵道藝術村結合車站與藝文展演、台南新營轉運站旁的社會住宅與商業共構案,以及日本熊本車站透過都市更新翻轉地方。他強調,大甲理應朝向類似的規模與格局思考,而非侷限於傳統行政機關更新的範疇。
「市府不能只是提出『另案處理』這樣的籠統規劃,更應積極主動展開跨局處整合,甚至爭取中央資源或引進民間投資,共同打造台中海線的示範門戶。」施志昌說。
市長盧秀燕答詢表示,感謝施志昌議員多年來一直監督此事,大甲分局重建絕對不會是白紙一張,今年會確實開始進行工程規劃。
最後,施志昌強調,大甲人期待的不只是新辦公廳舍,更是一個能讓青年返鄉、觀光升級、經濟活絡的整體生活場域。呼籲市長與市府團隊,正視第二期用地的戰略價值,提出明確規劃與時間表,不要讓黃金地段淪為綠地孤島,錯失引領大甲進化的關鍵時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