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獻元台中報導】台中市議員吳佩芸14日在議會專案報中質詢指出,有關市府「發行永續債可行性及未來還債計畫專案報告」中,在未來還債計畫,大致上分為「開源」與「節流」兩個部分,吳佩芸要求市府應積極設想其他開源可能性,同時,也應記取過去臺中市失敗的促參案例,不能只想單靠鼓勵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來減輕市府財政負擔,並以延宕多年的文山焚化爐汰舊換新案為例,要求若未來招標失敗,市府應想好下一步,進以保障市民呼吸權。
市議員吳佩芸表示,有關臺中市政府發行永續債可行性及未來還債計畫專案報告中,提及今年臺中市第一次發行公債是為了去償還原本與金融機構的一般借款,減少利息上的支出,吳佩芸對此表示認同。但在有關「還債策略」部分,財政局大致分為「開源」與「節流」兩個層面做說明,吳佩芸則進一步提出兩點觀察,要求市府應近一步檢討。
吳佩芸指出,市府在開源中提到「積極招商引資,帶動歲入成長」,過去幾年臺中市也因為招商引資,歲入決算數增加了30.6%。但就目前美國川普總統所引發的全球關稅戰,即便對台灣的高關稅部分延後90天,最後是何結局,都還有待觀察。
吳佩芸認為,此次關稅事件是在提醒市府,招商引資不可能永遠順遂,全球的經濟變局就像美國一隻蝴蝶拍打翅膀,恐對臺中製造業造成破壞性的蝴蝶效應。因此,吳佩芸要求市府必須要在避免持續出售市府土地及抵費地的前提下,更積極的去設想其他開源的可能性。
而在節流部分,吳佩芸向財政局局長游麗玲提出詢問,表示在專案報告中,財政局有提到要鼓勵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來減輕市府財政負擔,是否能說明臺中市過去有無促參失敗案例?游麗玲卻只指得出外埔區小熊藝術村促參案一例。
吳佩芸進一步補充,過去臺中大都會歌劇院流標11次,最後回歸政府經營;鄉林建設得標的秋紅谷國際會展中心與交通轉運站兩大BOT案,最後解約收場;水湳經貿園區會展中心2012年招標一次流標後,胡自強市長拍板決定自己花錢蓋等例,都是市府促參案件失敗的經驗。
吳佩芸強調,目前臺中市有113件促參案件,其中有30件在前置作業中,其中延宕最久的就是文山焚化爐汰舊換新BOT案,興建成本一再增加。吳佩芸進一步強調,文山焚化爐汰舊換新不能再延宕,但對於上週環保局局長陳宏益承諾將在今年4月公告上網、8月底前遴選、年底前開工,吳佩芸仍採悲觀看法,深怕仍是流標。
對此,吳佩芸進一步詢問市長盧秀燕,若文山焚化爐在今年招標後無法順利決標,也就是流標,盧市長能否會跟胡志強市長一樣「有魄力」,一次流標後就決定由市府自己出錢蓋?或是繼續招標,讓市民不斷忍受老舊的文山焚化爐所產生的空污呢?
盧秀燕回應說,「喝牛奶,不必養牛」才是對財政最好的方法,原則上希望招商成功。
吳佩芸再次強調,文山焚化爐汰舊換新不能一再延宕,若是招標若失敗,市府應想好配套措施,才能進以保障市民健康及呼吸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