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原銘、張皓傑台中報導】為提升民眾災防意識並學習基本災防知識,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國資圖)與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國研院國震中心)聯手合作共同推動全民災防教育,於3月18日在國資圖總館2樓微型展區「科學家的秘密基地@臺中」推出「地震工程大解密-讓建築更安全的秘密」特展。
臺灣地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地震頻繁且災情時有發生,這使得災防與地震工程的研究成為政府與民眾關注的焦點。本展覽旨在介紹如何透過地震工程技術保護建築物,提升民眾對地震防範的知識與關注,設有三大部分包含「地震工程大解密」主題故事報架、傾斜柱拍照區、先進減震技術「挫屈束制支撐」縮尺模型及耐震紙模型屋DIY區,並透過國資圖公共的展示空間,提供「建築安全」、「耐震補強」等關鍵字實體書展及線上的電子主題書展,亦有雜誌、報紙及期刊論文等「地震工程及科普知識」相關資料庫可供探究及查找,讓更多人能深入理解地震與建築安全之間的關聯,歡迎蒞臨參觀,一起來認識瞭解防震科技的發展!
展覽亮點:地震工程大解密
建築安全向來是臺灣社會關注的焦點。本次特展共分三個部分,包含「地震工程大解密」主題故事報架、傾斜柱拍照區以及先進減震技術介紹等。
「地震工程大解密」主題故事書報架內含10篇地震工程專題報導,全面解析地震工程科技,揭露如何透過耐震、減震、隔震技術與建築補強工法,提升建築物在地震中的安全性。透過科學研究與工程技術的結合,幫助臺灣的建築朝向更安全、更可靠的方向邁進。
傾斜柱拍照區則配合現場的傾斜柱,模擬經強烈地震震損後的房屋樣貌,搭配地貼等裝飾,讓現場民眾體驗位於受災現場的震撼。
先進減震技術運作原理則是透過國震中心研發的「挫屈束制支撐」縮尺模型,以及手搖振動模型展示,說明該技術如何藉由設置在建築物樓層間吸收地震能量,進而大幅降低地震破壞,提升房屋的耐震性,讓參觀民眾可以更清楚知道減震結構與傳統建築的差異。
共同創建更安全的居住環境
本次特展透過深入淺出的科學解釋,幫助民眾理解地震工程的核心技術,從耐震設計、減震隔震技術到建築補強方案,全面提升建築安全性。隨著科技的進步與法規的完善,未來的臺灣建築將更具抗震韌性,為全民提供更安全的居住環境並結合國資圖豐富的數位資源,讓民眾不僅在現場學習科普知識,還能在未來隨時透過數位資源來深入認識相關防震技術與建築安全知識。
國資圖與國研院國震中心的合作,不僅讓科學與工程技術走進民眾的生活,還透過提供多元的學習資源與互動體驗,讓民眾都能掌握防災與減災的重要知識,一起來關心自家的耐震安全,為臺灣創造更舒適、可靠的生活環境。
▓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科學家的秘密基地@臺中「地震工程大解密-讓建築更安全的秘密」
展覽日期:114年3月18日(二)起至7月20日(日)止
展覽地點: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總館2樓微型展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