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獻元台中報導】台中市政府今年將首次發行公債,卻沒有提出任何具體計畫或政策目標,僅以「舉新還舊」的理由推動。台中市議員江肇國19日在議會質詢時嚴厲批評市府的發債計畫,指出盧秀燕市長任期僅剩一年半已無心建設,只為了讓台中市帳面上的債務從800億減為600億,以美化台中市的財政數字,而非投入有助於城市發展的公共建設,完全不符合現代潮流,也與其他縣市的作法背道而馳,更錯失台中市首次發行公債的真正意義。
對此,盧秀燕回應說,她上任時台中市未償債務1030億元,去年底已經降到845億元,債務狀況從三級升到二級,是全台唯一升級的縣市,中央肯定市府還債能力;外縣市發行用於建設的公債都是舉新債,台中則是要先解決舊債的利息,未來議會若同意舉新債建設,市府也會支持。
江肇國表示,當前國際間的發債趨勢已轉向綠色債券與永續債券,這類乙類公債能提供自償性的建設資金來源,為城市發展帶來實質效益,且各大企業與政府皆積極推動相關政策與投資,發行永續債不僅能吸引市場資金,更能帶動城市發展。例如高雄市政府已發行綠色債券,桃園市政府也將透過永續發展債券來推動地方交通建設與社會住宅。
然而,台中市政府的發債計畫毫無特色、缺乏市場競爭力,若要賣出去,僅得以「利率漂亮」作為賣點,但這樣的操作反而失去節省利息的意義。不僅壓縮未來公共建設的財政空間,更未能與現代金融市場接軌,令人遺憾。
財政局長游麗玲答詢表示,目前台中市長期債務的利率1.74%,若發行公債,透過和他縣市橫向對比,預估公債利率可降到1.5%,以1年發行200億元計算,可省4千萬元利息,市府已先編500萬元公債發行經理費。
江肇國批評,當各級政府都在思考如何讓公債成為吸引市場的金融產品時,台中市政府卻只想著借錢還錢。他進一步表示,發行公債應能夠貼合城市未來的規劃,而非僅為了帳面上的財政數字好看。如果市府僅是為了一年省4000萬的利息,卻錯失發行自償性建設債券所能創造的長期城市效益,這樣的決策根本是短視近利!他更質疑,市府過去幾年已售出土地收益高達 700 多億元,這筆資金究竟流向何處?若市府真的有財政壓力,為何不善加利用這些收益來償還債務,反而選擇發行新公債?賣地收益的使用應該完整向市民報告,而非草率發債。
江肇國強調,盧秀燕市府的發債計畫,不僅缺乏遠見,更是對市民的不負責任。盧市長剩餘任期僅一年半,卻無心投入大型建設,只專注於為她自己選總統前對於帳面財政的美化,這樣的施政作風令人憂心。他要求市府應完整報告台中市債務狀況、重新檢討公債商品的內容,不應如此草率通過,並說明賣地收益用處為何,停止這種只顧粉飾數字、毫無建設願景的錯誤決策。
市長盧秀燕回應表示,她剛上任時台中市負債約1030億元,現已降為800多億元,是六都唯一財力級次升級的縣市,證明中央也肯定市府還債能力,盼持續藉由各種策略優化財政,讓全民受惠。
盧秀燕也說,市府依法標售土地,除償還重劃區開發成本,若有盈餘也可作為建設或福利支出,如台中市實施全國唯一的雙十公車優惠,市民搭乘公車10公里內皆免費,不僅市民省荷包,也鼓勵響應低碳大眾運輸。
財政局長游麗玲指出,近年金融市場利率波動劇烈,且台中市政府融資管道單一,為分散風險、降低利息支出,市府114年度總預算已編列500萬元公債發行經理費,期望透過發行公債償還既有借款,目前已規劃在不增加市府債務情形下發行200億元公債,發行時間預計落在今年4月至12月間,預估一年約可節省債務利息4000萬元。
財政局強調,台中市恪遵財政紀律,目前公共債務從盧市長上任107年底的1,030億元,下降至113年底845億元,減少約185億元。人均負債從3.67萬元下降至2.95萬元,減少約7千元,是繼105年底以來再度低於3萬元;尚可舉債額度亦從盧市長上任時的88億元增至114年初的778億元,審慎控管債務。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