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雲彬、馬淑娟大雅報導】114年度臺中市大雅區小麥產業文化節以「2025浪麥隨蛇舞」為主題,2月28日在台中市大雅區神林路一段231巷40號登場,當天現場有節目表演、麥田裝置藝術、親子手作及闖關等精彩活動,立委楊瓊瓔和大雅區農會歡迎大家蒞臨參加,在這片麥田中,感受到「蛇舞春風」的歡樂,盡情享受充滿活力與浪漫的春日盛典。
立委楊瓊瓔指出,台中市大雅區的小麥田是臺灣本島最大面積的麥田景觀,大雅區農自民國93年起創辦小麥產業文化活動,每年均與區內上百個團體共同辦理,擴大參與民眾對在地特色農業的認識。
由於小麥產業興起,區內各社團紛紛舉辦小麥產業文化系列活動,共同推廣大雅小麥產業文化之美,也推廣優良小麥種子、安全農業及新鮮健康小麥飲食觀念,喜迎每年大雅黃金麥浪所創造吸引數萬人參與盛會,進而帶動整個大雅區的小麥產業發展。
楊瓊瓔表示,每年三月小麥成熟季節是屬於大雅的熱鬧慶典,麥浪隨風搖擺,陣陣撲鼻的麥香,如同畫布般展現出大雅大地無盡的魅力,這是金色的大雅、活力的麥鄉。
楊瓊瓔說,在東方文化中,小龍被視為智慧與重生的象徵,代表著新開始和創新,今年麥產業文化節以「2025浪麥隨蛇舞」為主題,將蛇的靈動特性與大雅的麥田風光巧妙結合,透過與自然環境的深度融合,不僅呈現出創意的藝術氛圍,更是與當地文化和歷史的完美交織,成為本年度的一大亮點,期待每一位來到大雅的遊客,能在這片春意盎然的麥田中,感受到「蛇舞春風」的歡樂,盡情享受這場充滿活力與浪漫的春日盛典。
大雅區農會總幹事陳英渝表示,大雅這片麥田見證著農民的辛勤與付出,每一粒麥穗的生長,都是土地與人心的默契交織,象徵著希望的萌芽與未來的豐收,每年小麥文化節的舉行,更讓這片麥田成為慶典的核心,將傳統農業與在地文化結合,延續著農耕的精神,為未來的發展注入無限潛力與動能,推動社區凝聚與文化傳承。
陳英渝並表示,大雅區是唯一栽培小麥最大產區,本次主裝置藝術,再次由弘光科技大學文化設計與行銷系產學合作擔綱本次活動裝置提案設計,因應小龍年及春天的到來,透過蛇的曲折立體設計,邀集大雅區中、小學合作浪麥小屋彩繪,營造出有趣的蛇年意象,並形塑多個拍照景點,在彩繪過程中學習了合作的精神、藝術美感的展現,更重要的是能參與家鄉的重大。
陳英渝說,大雅是小麥的故鄉,今年農會結合大明國小5年級學童辦理小麥食農教育-發揚家鄉之美-麥田守護者小小導覽員作業組,農會提供學員內容豐富的課程,協助學校資源挹注,藉由小麥主題課程,讓學生能認識家鄉特色,並實作導覽手冊與口說練習,讓孩子具備小小導覽員的能力,介紹大雅小麥之美。
2月28日活動,包括有臺中市各區農會農特產品展售、麥鄉在地特色展售、浪麥隨蛇舞節目表演、麥田裝置藝術產業活動,認識在地特色,邀請民眾至小麥田遊賞、麥田小屋迎新春、浪麥隨蛇舞親子手作、麥田闖關趣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