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蘇峯毅/雲林報導】雲林縣政府與多方產官學界攜手,致力推動農業剩餘資材再利用,24日在縣府水情中心舉行「雲林鳳梨剩餘資材循環利用場域建置計畫」合作備忘錄(MOU)簽署儀式。此計畫以鳳梨廢料為起點,建立從農業廢棄物到成品的資源循環經濟模式,為農業永續與淨零減碳開創新局。

雲林縣政府與國立虎尾科技大學、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及永興果菜生產合作社簽署合作備忘錄。(圖/記者蘇峯毅攝)
此次MOU簽署儀式,由縣長張麗善與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校長張信良、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執行長黃新鉗、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協理黃博雄及永興果菜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黃威騰共同簽署,現場多位產官學界代表參與見證。

張麗善縣長期盼透過簽署MOU,集結各方專業共同合作,打造對自然環境更加友善的農業經濟模式。
(圖/記者蘇峯毅攝)
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雲林作為農業大縣,近年積極推動農業剩餘資材循環再利用,透過此次合作,期望鳳梨葉及其他廢料不再只是農業廢棄物,而能回收製成衣物等高附加價值產品,實現資源零廢棄,並大幅降低碳排放。她強調:「淨零轉型是全社會的責任,農業資材再利用將成為未來雲林縣重要的永續策略。」

虎尾科技大學羅朝村教授說明計畫內容。
(圖/記者蘇峯毅攝)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校長張信良指出,透過先進技術,鳳梨廢料能被加工為纖維材料,製成衣服、襪子等商品,不僅增加農民收入,也有助於應對氣候變遷及環境永續挑戰。他期望藉由各方合作,讓雲林成為農業循環經濟的典範。
根據因應氣候變遷辦公室的說明,雲林每年產生至少2,000噸鳳梨廢料,此前多用於堆肥或廢棄處理。在新模式下,這些廢料將經由採收、取纖、脫膠、紡紗、織布及染整等技術處理,最終廢渣回收用作堆肥,形成完整的資源循環鏈,達成零廢棄目標。

雲林縣政府與國立虎尾科技大學等產官學單位,共同推動雲林農業環境永續發展。
(圖/記者蘇峯毅攝)
未來,此計畫將聚焦於農業資材資源化技術研究與教育平台建置,並以人才培育為重點,打造友善環境的農業經濟模式。此次簽署的合作備忘錄,為雲林鳳梨纖維產業與環境永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也展現出雲林縣在循環經濟中的前瞻性和領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