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服務處_青年就業服務

【記者蘇峯毅/雲林報導】靜脈曲張導致的不適與併發症,讓許多患者苦不堪言,但隨著微創醫療技術的發展,治療變得更快速、安全且有效。成大醫院斗六分院心臟血管外科張竣皓醫師分享了兩個成功案例,展示了微創技術如何幫助患者恢復健康。  

心臟血管外科張竣皓醫師表示,靜脈是循環系統中將血液從身體各個器官或組織送回心臟的血管,靜脈內有單向的瓣膜,瓣膜可以對抗重力防止血液逆流。(圖/記者蘇峯毅攝)
一名75歲的婆婆因雙腳慢性搔癢、紅腫與潰瘍,長達半年傷口未癒合。經診斷為靜脈曲張導致的靜脈壓力過大與皮膚病變。接受微創雷射手術後,婆婆當天即可下床行走,隔天出院,皮膚搔癢明顯改善,傷口逐漸癒合。  
靜脈曲張適合的壓力範圍為20至30毫米汞柱,健走、單車、游泳、甚至踮腳運動或活動踝關節等下肢肌肉訓練的運動都有助於改善或預防靜脈曲張症狀。(圖/記者蘇峯毅攝)
另一名40歲的男性工人多年來因靜脈曲張飽受困擾,甚至在工作時因靜脈磨破導致大量出血,才決定接受治療。他透過局部麻醉進行微創雷射及硬化劑治療,術後兩天便能重返工作崗位,徹底解決了困擾多年的問題。  
當有靜脈曲張之症狀如靜脈鼓漲或水腫,建議穿著醫用輔助襪(即彈性襪)可有效改善症狀和延緩靜脈曲張進展,適合的壓力範圍為20至30毫米汞柱。(圖/記者蘇峯毅攝)
張竣皓醫師解釋,靜脈曲張是由於下肢靜脈瓣膜退化,無法有效防止血液逆流,導致靜脈壓力升高並進一步擴張,常見於長期站立、肥胖、懷孕或瓣膜閉鎖不全的患者。靜脈曲張除了影響外觀,還會引起腿部腫脹、疼痛及慢性皮膚病變,如潰瘍及蜂窩性組織炎,嚴重時甚至可能造成血管破裂大出血或深層血栓。  
傳統手術以大隱靜脈抽取手術,需全身麻醉、術後疼痛、神經損傷,恢復期較長。
(圖/記者蘇峯毅攝)
對於早期症狀,醫師建議穿著彈性襪(壓力範圍20至30毫米汞柱)來改善血液循環,搭配健走、游泳及踝關節運動等簡單訓練,能有效延緩病情。然而,若病情進一步惡化,微創治療便成為最佳選擇。  
靜脈曲張現在已有微創靜脈內雷射、微創靜脈內微波及硬化劑治療,可達成極小傷口,只有針孔、無刀口、不用縫合、少疼痛,當日即下床行走、隔天出院。(圖/記者蘇峯毅攝)
現代微創技術,包括靜脈內雷射、微波及硬化劑治療,手術僅需針孔大小的傷口,無需縫合,併發症少、恢復快。病人多可在當天出院,生活不受影響。張醫師呼籲,若有靜脈曲張症狀,應及早就醫,避免因拖延導致更嚴重的健康問題。

分享

守護孤老「當我變老,請您愛我」 華山基金會串連社會資源關懷孤老

(影音)/雲嘉嘉首屆高級救護技術員結訓 救護聯盟訓練增42名創生命守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