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服務處_青年就業服務
交通違規記點記次新制宣導與懶人包

【本報綜合報導】以「千載聖君緣 閩臺一家親」為主題的2024年閩臺張聖君文化研討會,8月26日下午在福建福州永泰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社科界專家的46篇研究成果入選大會交流。

研討會上,20名兩岸學界專家學者從歷史地理、文化習俗、宗教信仰等方面闡述和論證海峽兩岸歷史同根、文化同源的淵源關係,攜手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討張聖君非遺核心內涵與時代價值,深化兩岸學術交流合作。

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員、碩導張宏斌圍繞官方與民間信仰的殊途與同歸展開論述,他認為張聖君信仰在早期更強調個人信仰,趨吉避凶,但在後期逐漸進入到道教信仰體系中,影響到兩岸甚至東南亞一帶,已經從一種個人信仰轉變為公眾信仰,成為一種文化認同,一種信仰紐結。

來自臺灣的文史研究員蔡瀛表示,張聖君文化對閩臺關係的影響深遠且多層次,不僅在臺灣的移居社會中凝聚力量,還促進了兩岸農業、商業和醫藥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蔡瀛研究發現,近年來,張聖君信俗文化成為兩岸文創團隊共同關注的焦點,通過創新和現代化的方式,這種信仰得以在年輕一代中傳承和發揚,這也意味著張聖君文化不僅在歷史上對閩臺關係產生了深遠影響,在現代社會中繼續發揮著重要作用。

福建省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香港中文大學博士生導師葉明生提出,張聖君信仰的最大特徵在於社會底層造神運動出現的平民化現象,被造之神是平民階層中產生的「人神」是一種民間社會中湧現的平民精神宗教化現象。無論福建本土,或是漂洋過海的移民,他們都是從信仰中得到人格力量,與逆境拼搏的勇氣,從而得以生存。

針對張聖君信俗在媒體傳播中的形象,來自臺灣的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莊伯仲表示,張聖君這位在閩臺及東南亞一帶影響甚大的農業和商業神祇在臺灣新聞曝光的品質和數量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需要以新思維來推廣地方信仰文化,講好張聖君故事,挖掘文化內涵,媒體聲量自然聚集。

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謝清果表示,張聖君信俗文化是講好中華文明突出特性故事的生動案例,傳承好、發揚好張聖君信俗所蘊涵著的中華文明精神,是構建中華文明精神標識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

新時代鄉村振興首先應當是鄉村文明的振興,永泰就可從構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高度出發,推動張聖君信俗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開創永泰文化事業發展的嶄新篇章。」。

張聖君出生於永泰縣月洲村,成長於永泰縣盤穀鄉,因其濟困扶危、治病救人、懲惡揚善,被昇華為兩岸農業神、商業神、醫藥神。近30年來,臺灣各地已有50多座宮廟、60多批次組團前來永泰尋祖進香,張聖君信俗文化是連接海峽兩岸同胞骨肉親情的紐帶。

福州市閩清、永泰、臺江三地的張聖君信俗各具特色,2017年1月,三地共同申報的「張聖君信俗(福州)」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作為張聖君文化發祥地,永泰傾力打造張聖君對台交流文化品牌,將運用好兩岸專家研究成果和意見建議,弘揚張聖君信仰文化內涵,更好發揮張聖君文化橋梁紐帶作用,持續開展閩台尋根謁祖、文化文創研討、兩岸宮廟信眾交流等活動,推動兩岸在農業、文化、經貿、旅遊等領域深度融合。為深化兩岸人文交流與經貿合作、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作出新貢獻。

分享

中彰投分署邀您送心意做公益!多元單位及微型創業店家中秋齊獻禮

尋根聖君故裡促進閩台融合 福建·永泰2024年閩台張聖君信俗文化交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