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重鎣台中報導】農業部農業試驗所30日舉辦「百香果IPM技術落地運用~齊心打拼向前行」記者會,展示百香果IPM有害生物綜合管理策略)技術落地應用的歷程,並發表具有農藥減量效益的IPM應用策略。
在百香果專家輔導團與22位農民實作團的傳承儀式與團呼中達到高潮,鼓舞更多農民一起加入百香果IPM實作團隊,擴大實作面積,翻轉產業仰賴化學農藥防治病蟲害的現況,使整體百香果生產鏈得以安心永續地發展,進而打造臺灣百香果產業的優質形象。
農試所表示,百香果具有多元利用價值,可鮮食也可加工,是全球重要的經濟果樹之一。在臺灣,百香果為高經濟價值的果樹,鮮果更是供不應求。南投縣埔里的百香果栽培面積超過640公頃,佔全台總面積的67.1%,素有「百香果的故鄉」美稱。然而,近十年來歷經霸王級寒流、強降雨和高溫等環境衝擊,以及病蟲危害頻繁致使防治成本增高,也導致農藥殘留疑慮居高不下。
農試所指出,百香果為連續採收型水果,為解決化學合成農藥施用不當,引起果實農藥殘留偏高的問題,該所整合與建立病蟲害防治核心技術,運用友善植保資材替代高風險農藥,包括制定百香果病蟲害全方位防治曆,作為技術或資材導入時間之基礎;建立百香果種苗健診把關技術,確保未帶病蟲源的健康種苗供應;及導入非化學合成農藥整合性防治技術,以生產無農藥殘留之虞的安全果品。
農試所進一步說明,該所深耕百香果產業40多年,以其研發的核心技術量能,支持農業部推動百香果產業價值鏈精進作為,以及友善農業之農藥減量政策,104年起成立「百香果優良種苗技術服務團」,輔導百香果育苗場健診,以內控生產健康種苗。
目前由農試所輔導的百香果育苗場供應全國超過70%的健康種苗;109年起更積極整編成立「百香果IPM技術輔導團」,擴大推展IPM落地應用,並輔導農民從慣用農藥逐漸接受減農藥方式的防治作為。
該所於109至111年進一步輔導大坪頂百香果農民落實IPM技術應用於產業實作,推展初期共有5位農民參與,應用IPM策略生產安全鮮果之種植面積達14公頃,有效降低約60%的化學合成農藥使用量,每公頃節省約1萬元成本,在當地已形成百香果IPM示範場域,而參與實作的5位農友業已成為施行IPM的種子教練,讓農民可自主仿效並產生鼓舞作用。
林學詩所長表示,百香果IPM技術輔導團隊以降低農藥風險為目標,由示範場域的成果顯示,友善防治資材可有效替代化學合成農藥,並確保生產安全高品質的百香果鮮果。
農試所表示,為了讓更多百香果農民可以加入實作IPM,加速創造農藥減量的安心農業環境,該所自112年起與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合作組成「農業部中區百香果IPM團隊」,擴大辦理百香果IPM講習宣導會,113年埔里大坪頂地區已有22位百香果農民主動認養IPM實作田區,成為「百香果IPM實作團」,定期召開經驗交流共識會,齊心讓百香果的故鄉風華再現,產業永續經營。
報社資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