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服務處_青年就業服務
交通違規記點記次新制宣導與懶人包

【記者劉維新廈門報導】仲夏時節,第十六屆海峽論壇如期舉行。本屆論壇延續「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展」主題,主論壇活動以及基層交流、青年交流、文化交流、經濟交流四大板塊50項活動各具特色、精彩紛呈,台灣各界嘉賓共7000餘人奔赴而來、為情而聚。

海峽論壇是促進兩岸各界廣泛互動、推動兩岸民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作為兩岸民間最大規模的交流盛會,海峽論壇歷經十六載,始終堅持民間性、草根性、廣泛性定位,兩岸各領域各界別同胞透過海峽論壇厚植情誼、增進理解。

兩岸關係根基在民間,動力在人民,希望在青年。兩岸基層和青年族群無疑是本屆論壇最閃亮的主角。從貼近百姓生活、「鄉土味」十足的職工、婦女、婚姻、基層治理等活動,到充滿青春活力的體育、文學、新媒體、鄉建鄉創等活動,再到專業性十足的科技金融、衛生健康、智慧製造等活動。

從兩岸相關機構和企業簽訂多項合作協議,到便利台胞使用微信、支付寶等行動支付,再到在廈門五通客運碼頭專屬金門鄉親服務站,為金門鄉親來廈提供更多優質便利服務。

一系列聚焦兩岸同胞實際需求的論壇活動與安排,讓兩岸基層民眾在互訴親情、共話桑麻中越走越近、越走越親,為台灣青年來大陸追夢、築夢、圓夢創造更好條件、更多機遇,也進一步激勵台灣同胞共同參與中國式現代化進程。

兩岸一家親,閩台親上親。閩台融合,是今年海峽論壇上各界嘉賓最有感的議題之一。去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印發,閩台融合發展站到新的起跑線上。

一年來,從穩中有進的閩台經貿合作,到加快推進的「小四通」,再到進一步落實的台胞台企同等待遇……閩台各領域融合發展持續推進,福建積極建設台胞台企登陸第一家園,為台灣同胞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讓台胞到福建有更多更好的發展機會。

然而,與共襄盛會氛圍格格不入的是,民進黨當局在台灣內大搞「綠色恐怖」,酸言酸語地抹黑論壇,試圖阻止台灣內人士前來大陸交流。 

「沒有對話就沒有理解,沒有交流就沒有和平」、「兩岸融合發展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在這場兩岸規模最大、範圍最廣、影響最深的「草根嘉年華」上,兩岸民眾紛紛表達出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的共同願望,為兩岸融合發展寫下生動註腳、注入不竭動力。這也進一步證明,民進黨當局種種阻擾限制不得人心,不可能得逞。

兩岸一家親,越走越親近。自2009年以來,海峽論壇一屆比一屆更精彩,一年比一年更熱絡,越來越多台灣同胞特別是青年,透過海峽論壇的平台,更深入了解大陸,進而投身兩岸交流大潮。

值得關注的是,在本屆海峽論壇上,有不少每一屆都如期赴約的「老朋友”,也有許多「新面孔」。首次參加海峽論壇的台灣雲林縣長張麗善援引孟子語錄「雖千萬人吾往矣」,道出與會台胞義無反顧而來的共同心聲。

事實證明,在兩岸開啟交流30多年後的今天,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蘊含的強大內在動力、累積的深厚基礎已勢不可擋,不是眼前的困難和阻礙所能撼動的。

論壇大會上,登台發言的台灣嘉賓傾情講述對兩岸融合發展的所感所願。中國國民黨副主席連勝文致詞表示,兩岸人民都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都是中國人,應共同面對各種挑戰,為子孫後代開創一個屬於中華民族的和平盛世。

兩岸青年好,兩岸未來才會好。更多台青成為海峽論壇上的主角,他們在大陸找到實現價值的舞台,也自豪地站上舞台分享在這裡創業就業、實現夢想的故事。

「我們研發的『救命神器』人工心肺,是世界上最輕的人工膜肺(ECMO),在去年杭州亞運會期間,打敗所有進口產品,為亞運健兒保駕護航。」心擎醫療(蘇州)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台青徐博翎細數著創業成績。其團隊現有130多名員工,平均年齡只有34歲,多來自兩岸眾多頂尖名校。

這一切源自於2013年留學回國時,徐博翎毫不猶豫地選擇大陸,成為蘇州大學特聘教授。帶著「台商一代」父親對她回國創業的殷殷囑托,她用十年時間,帶領公司掌握世界領先技術。

來自台灣高雄的李姿瑩,以兩岸共通的閩南文化為紐帶,也在大陸找到了人生座標。自2013年來到大陸參加閩南文化研習營,她就愛上了與台灣有著相似風土人情的漳州,2018年博士畢業後,她應聘到閩南師範大學擔任閩南文化課程教師。

帶領學生拍攝微電影傳播中華傳統文化,在台灣出版關於閩台文化與文創的書《閩南文化與創意設計》,加入霧峰林家祖籍地的遷台記憶館相關工作,李姿瑩在大陸的工作生活充實,多姿多彩。因閩南文化結緣的大陸好友,也成為她相伴一生的愛人。

李姿瑩說,大陸對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視、保護和創新傳承,總是讓我備受鼓舞。未來將結合文創、戲曲、非遺、涉台文物,繼續用新媒體的方式來傳播傳統文化。

兩岸的骨肉親情,紮根在心中,流露在言語中,也演繹在文藝作品中。海峽論壇大會進入第二篇章,由兩岸學生共同組成的集美大學舞龍隊,帶來極富民族色彩的《中國龍》表演;台灣演員陳妍希和大陸歌手張含韻攜手,共同演唱歌曲《若思念便思念》;中國東方歌舞團獻上的火遍海內外的《千里江山》,一舞盡顯中華文化魅力;由馬尾、馬祖兩地小學生組成的「兩馬」童聲合唱團,唱響《同根謠》。

初心不變十六載,血脈相連一家親。兩岸同胞從來都是一家人,應該常來常往,越走越近、越走越親。正如有台灣青年所說,「相信我,來了之後你也會愛上這裡。」誠摯邀請更多台灣同胞來大陸走一走,在交流中交心,在交往中增信,共同為民族復興攜手打拼、接力奮鬥。

分享

30多年盼望實現!南屯新設文山國中動土

兩岸青年廈門共話中醫藥傳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