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服務處_青年就業服務
交通違規記點記次新制宣導與懶人包

【記者林獻元台中報導】前榮總神經外科主任鄭宏志已經在1996年實驗發現中樞神經可以神修復的,而28年間,鄭宏志也成功讓3名脊髓損傷的患者。鄭宏志12日上午10點在台大校友中心三樓B會議室舉行「神經再生新紀元:引領世界的臨床實証生物科技實證」發表記者會,深度剖悉醫療原理的醫學發表,並宣布重大技術,為因神經損傷或是截斷而失能的患者找出希望,讓台灣神經再生醫療成為世界的領頭羊。

鄭宏志醫師自1996年在瑞典發表了脊椎截斷後利用肋間神經結合神經膠修復的世紀大發現,被當時的美國總統柯林頓盛讚是二十世紀三大發明之一,國際媒體並預測有問鼎諾貝爾醫學獎的可能。

鄭宏志醫師返國後繼續在台北榮總服務,成立神經再生中心,為了將研究成果能成為臨床常規治療方式,鄭醫師不斷在臨床上突破,成果一次比一次豐碩,屢創奇蹟,面對脊髓神經因意外而致損傷甚至截斷,循往例必遭宣告癱瘓的病患,以鄭醫師創新的治療方式,讓患者如獲重生,有所進步,甚至再次站起來行走。

50歲的蔡先生努力扶著欄杆行走,對他來說,每一步雖然走的艱辛卻得來不易。2022年的他,因為跌落的意外導致脊髓損傷嚴重,原本被醫師宣告不能再行走,如今的他卻能夠站起來。蔡先生說,首次做完自動燒,從經過1年之後,大腿開始感覺有力量,然後腳趾頭也會動。

鄭宏志醫師表示,過去在大白鼠上的試驗上,結果它就是一個全部斷,然後它要重新找,然後有功能復原的狀況就是證實中樞神經是可以再生的。自1996年發表研究後,推翻了數百年來神經無法再生的理論為全世界及則損傷患者帶來希望,28年來也成功讓三名患者的神經得以修復。

近期看到AI龍頭輝達CEO黃仁勳旋風式回台宣傳台北電腦展,又宣布投入台灣AI科技工廠建置,鄭宏志醫師有感於台灣本土生物科技如本項神經再生製劑及修復know-how 也極有機會如半導體、AI 成為引領世界的金名片,且可與AI結合,配合溶疤試劑,開發進階版本,優化修復準確性及復健的有效性,為因神經損傷或是截斷而失能的患者找出希望,讓台灣神經再生醫療成為世界的領頭羊。

鄭宏志醫師說,電腦告訴我這個地方要切多少、多些少切,還有就是說到底這個地方要接著密一點或者接著鬆一點,它都可以告訴我的話,那將來這方面非常有幫忙。成為當代神經再生科學的創新里程碑,也盼望有更多資源挹注研究,讓更多神經損傷患者受惠。

分享

新竹縣未來美術館公共參與廣納意見 6/17辦藝文社群交流會

慶祝六福水樂園開幕 六福莊透心涼六人住宿方案只要$8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