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服務處_青年就業服務
交通違規記點記次新制宣導與懶人包

【記者蘇峰毅雲林報導】雲林縣政府、台灣大學生命科學院及大埤鄉公所於今(31)日簽署了「大埤酸菜專業區剩餘資材資源再利用」合作備忘錄(MOU),共同致力於解決酸菜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農廢問題,並建立零廢棄的全循環經濟。縣長張麗善表示,此項合作計畫將農業廢棄物轉化為有價資源,實現環境永續的目標。

由縣長張麗善、台灣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江伯倫及大埤鄉長林森寳共同簽署。
(圖/記者蘇峰毅攝)
張麗善縣長指出,大埤鄉是全國酸菜的主要產區,但酸菜製作過程中產生的高鹽份滷水和菜渣等農廢問題,對環境及農田土壤造成了不利影響。縣府和大埤鄉多年來積極尋求解決方法,力求在創造永續環境的同時,增加農民的收益。
雲縣府、台灣大學、大埤鄉公所在縣府團隊見證下,完成簽署「酸菜專業區剩餘資材資源再利用」MOU。
(圖/記者蘇峰毅攝)
張麗善表示,經過台灣大學何勝惟博士候選人及其研究團隊12年的研究測試,已成功將高鹽份的滷水和菜渣資源化再利用,轉化成飼料和肥料,特別是在水產養殖業中取得初步成果。此次合作計畫,將這些農廢問題納入循環經濟體系,變廢為寶,將雲林推向零廢城市的目標。
何勝惟博士候選人說明農廢變綠金計畫。
(圖/記者蘇峰毅攝)
何勝惟博士候選人在簡報中指出,這項計畫利用農業剩餘資材作為基質,進行循環轉換,將其變成飼料或液肥,從而促進經濟循環。他表示,研究團隊將以大埤酸菜專業區為試點,將酸菜農廢轉化為可再生資材,應用於調水劑、水產飼料添加劑和微量元素等領域。透過農漁業的跨域整合,實現農廢的在地解決,同時繼續研究適用水生物種的存活率與產量,並探索其他用途。
縣長張麗善盼透過此計畫讓農廢變綠金。
(圖/記者蘇峰毅攝)
 
大埤鄉長林森寳表示,這項計畫對大埤鄉有著深遠的正面意義,將酸菜產業的剩餘資材循環再利用,有效解決農民在酸菜醃製過程中面臨的滷水和菜渣處理問題,協助酸菜產業實現永續發展。他感謝台灣大學和縣政府的支持和促成這項合作。

今天的「大埤酸菜專業區剩餘資材資源再利用」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在縣府水情中心舉行,由縣長張麗善、台灣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江伯倫及大埤鄉長林森寳共同簽署。出席見證的還有縣府計畫處長李明岳、農業處長魏勝德、環保局長張喬維、台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所長韓玉山、何勝惟博士候選人及大埤鄉公所人員。

分享

新竹兩殉職勇消至上榮耀 賴清德總統親至靈前上香

「雲林100碗」和「雲青珍饌」啟動 張麗善:打造美食地圖為觀光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