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服務處_青年就業服務
交通違規記點記次新制宣導與懶人包

【記者蘇榮泉雲林報導】馬鳴山五年千歲元宵平安遶境吃飯擔活動已歷經百年,並與「北天燈」、「南蜂炮」並列為臺灣三大元宵民俗廟會活動。今年的活動由時隔15年才輪值的東勢鄉復興村主辦,現場聚集了眾多人群,場面十分壯觀熱鬧!雲林縣長張麗善於今(24日)日出席馬鳴山五年千歲吃飯擔文化節,熱情歡迎全國民眾前來雲林參與元宵吉祥活動,在雲林縣東勢鄉復興村共同體驗這屬於雲林在地的年度元宵盛典!她也希望透過信眾的轉變,將遊客轉化為常客,從而推動雲林從宗教大縣轉型為觀光大縣。

立委劉建國、行政院雲嘉南區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許根尉、議員蔡永富、褒忠鄉長陳建名、東勢鄉長張健福、復興村長張文發等一同參與。(記者蘇榮泉攝)
縣長張麗善表示,「吃飯擔」源自於清朝年間瘟疫流行的時期,人們在元宵節迎請五年千歲十二王爺出巡遶境五股十四庄,以消除瘟疫,祈求平安。當地村民為了感謝神恩,自發性地準備了「飯擔」,提供給陣頭和隨香隊伍食用。因此,「吃飯擔」也象徵著「吃平安」。今天,許多來自全國各地的長輩鄉親都前來參與這一活動。她除了感謝五股十四庄的支持外,還對此次輪值的東勢鄉復興村的呂厝庄在地鄉親表示感激,大家一起出錢出力,共同籌備這一活動,期盼透過五年千歲神靈的庇佑,為大家帶來平安與順遂。
五年千歲元宵平安遶境吃飯擔活動已有百餘年歷史,與「北天燈」、「南蜂炮」並列為臺灣三大元宵民俗廟會活動。(記者蘇榮泉攝)
文化觀光處陳璧君處長表示,吃飯擔活動是由雲林縣褒忠鄉與東勢鄉內的五股十四庄輪流舉辦的,每年農曆元宵節都會舉辦。這一民俗由保存者和民間團體積極推廣、研究和保存,再加上陣頭文化的傳承和延續,有效地傳承了五年千歲和吃飯擔的信仰文化,並突顯了地方特色,推廣在地文化。雲林縣不僅以宗教大縣聞名,同時也是媽祖信仰的發源地,其中以北港朝天宮的媽祖信仰最為著名。
吃飯擔現場備有羊肉湯、油飯、炒米粉、肉包、肉羹、鹹菜鴨等多樣陣頭菜。
(記者蘇榮泉攝)
馬鳴山鎮安宮主任委員章金樹表示,今年的吃飯擔活動以「復.興」為主題,希望透過這一主題,讓五年千歲信仰文化得以重現,並讓人們重新認識這一地方的歷史。今年的飯擔會場位於東勢鄉復興村三安宮旁的田地,這是復興村時隔15年才輪值一次,今年全村動員,現場提供羊肉湯、油飯、炒米粉、肉包、肉羹、鹹菜鴨等各種陣頭菜,從上午11點開始,還有精彩的藝文表演、小二四班角色體驗、五年千歲信仰展、吃飯擔戶外影展、扛飯擔體驗等活動,讓遊客親身體驗挑飯擔的樂趣!
五年千歲十二王爺出巡遶境五股十四庄,消除瘴癘,冀保安寧。
(記者蘇榮泉攝)
立法委員張嘉郡表示,每一次參加馬鳴山五年千歲吃飯擔都非常感動,除了感受在地人情味,也體驗到了這一最具宗教意義的活動。馬鳴山五年千歲吃飯擔是雲林的光榮,也是雲林的驕傲,他與丁學忠委員在立法院將全力支持、爭取更多經費,讓這一活動一年比一年更加盛大。丁學忠委員希望文化部能更加重視馬鳴山五年千歲吃飯擔的文化價值,以突顯其作為文化資產的重要性。
縣長張麗善感謝五股14庄及輪值的東勢鄉復興村,共同籌辦這慶典,期盼五年千歲神威庇佑眾生平安順遂。(記者蘇榮泉攝)
雲林縣議會議長黃凱指出,馬鳴山五年千歲吃飯擔活動是台灣非常重要的無形文化,歡迎全國各地的鄉親們每年元宵節都來雲林縣體驗吃飯擔的樂趣。東勢鄉長張健福也表示,馬鳴山五年千歲一年一度的吃飯擔文化活動,今年由東勢鄉復興村主辦,雖然呂厝庄規模較小,但從村長到村民都以高興的心情投入到籌備飯擔的工作中。他代表東勢鄉歡迎各地的鄉親來體驗吃飯擔,共享平安。
今年東勢鄉復興村從村長到村民大大小小都以高興的心情籌備飯擔。他代表東勢鄉歡迎各地鄉親來吃飯擔、吃平安。(記者蘇榮泉攝)
今日馬鳴山五年千歲吃飯擔文化節,除了雲林縣長張麗善、馬鳴山鎮安宮主委章金樹、立法委員張嘉郡、丁學忠、劉建國、行政院雲嘉南區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許根尉、雲林縣議會議長黃凱、議員王鈺齊、張維心、吳蕙蘭、蔡永富、褒忠鄉長陳建名、東勢鄉長張健福、東勢鄉民代表會主席張家瑋、雲林縣農會總幹事陳志揚、東勢鄉農會總幹事丁介郁、縣府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民政處長蕭德恕、雲林縣工商投資發展策進會副總幹事龔怡芬、復興村長張文發等人共同參與。

分享

全國唯一「燈排文化節」,文德宮今晚開幕。(照片縣府提供)

新竹市元宵晚會登場!高市長與市民賞櫻、猜燈謎 共度元宵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