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服務處_青年就業服務
交通違規記點記次新制宣導與懶人包

【記者張原銘、張皓傑台中報導】「2023全國古蹟日」16日在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盛大登場,今年以「Living Heritage-在生活中遇見文化資產」為主題,串聯22縣市舉辦「全國文化資產行動博覽會」,並結合傳統與創新表演、傳統工藝手作坊、藝童趣文資市集、大師對談講座、文資放映室等,讓全民認識文化資產的美好。
  
開幕式上,由「吳登興X藝姿舞集」與2023年金曲獎最佳專輯製作人柯智豪率領的「三牲獻藝」共創合演,傳統龍鳳獅搭以臺灣廟宇音樂元素混種電子樂,揉合民俗與前衛電音,展現臺灣文化包容性。
  
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長陳濟民、人間國寶李秉圭、陳啟村及洪平順、臺中市政府文化局長陳佳君、金門縣文化局長呂坤和、文資傳匠工坊主持人邱上嘉等一同出席,邀請民眾一起「在生活中遇見文化資產」。
  
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表示,「文資保存是和時間賽跑」,臺灣近年文資數量逐步提升,全國古蹟、歷史建築等有形文資累積已達2,874處,文化部持續支持各縣市推動文資保存,並爭取到史上新高預算,獲行政院核定「歷史與文化資產維護發展計畫(第五期113-118年)」達159.44億元,投入各種文資保存。
  
感謝各縣市政府對文化資產的保存、維護與活化,以及匠師、藝師們對保存傳統文化與技藝的奉獻,唯有傳統技藝的永續傳承,臺灣文化與認同的主體性才得以被建構,也是臺灣人之所以成為臺灣人的關鍵。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長陳濟民表示,為響應2023年歐洲文化遺產日主題「Living Heritage」,文資局與歐洲同步於9月第3週末以「在生活中遇見文化資產」為題辦理「全國古蹟日」活動,於主場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串連22縣市推出「全國文化資產行動博覽會」,各縣市攤位透過精心準備的互動遊戲與好禮與民眾互動,讓民眾深入體驗各地文化資產的美麗與歷史價值,希望將「文化資產生活化」理念落實在民眾的日常生活中。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表示,古蹟日特別開放全國唯一培育傳統匠師基地「文資傳匠工坊」,邀請瓦作技術能以不加現代防水毯而做到不漏水聞名的人間國寶傅明光保存者,親自示範教學屋坡面桷木施作技巧,歡迎民眾親炙大師風采。
  
「大師對談」以「文資老市場」為題,邀請文資保存大師傅朝卿教授加入暢談,《台灣的市場》作者葉益青、新富町文化市場總監洪宜玲、彰化北斗紅磚市場陳光鏡,分享傳統市場再造活化趣事。
  
「傳藝手作坊」安排糊紙、泥塑、漆藝、花窗木刻、製筆及纏花等工藝手作,由藝師與藝生帶領民眾體驗傳統工藝的細膩與奧妙。「特色市場活化再造主題特展」呈現 4個不同時空的古蹟市場如何改變,並與民眾再次相遇。
    
此外,開幕式發表新書《歷史上的刺蝟島-前進全臺十四處戰爭與軍事遺構國定古蹟》,以臺灣重大歷史事件為經,因應事件興修的防禦性建築為緯,介紹6個事件與時代背景,民眾依專書可實地探訪遺留各地的軍事遺構國定古蹟,經歷時代更迭的城牆、砲台、要塞、營壘等,見證島嶼的過去與現在。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表示,「2023全國古蹟日」以一系列精彩活動串連有形、無形文化資產,表演為民眾帶來五感體驗,可以聽見傳統與創新音樂碰撞的火花,看見動畫、紀錄片,沉浸在AR、VR技術呈現的文資影像,觸碰傳統工藝手作體驗,品嚐童趣市集。
  
園區同時展出「續舊式-2023彩繪修護特展」、「水下探奇展」、「文化資產傳承教育課程-陳錫煌國寶藝師」、「文資創意插畫聯展」、「微型技藝展」等展覽,歡迎民眾於9月16、17日親臨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體驗文化資產就在你我日常生活之中。

分享

南投女孩馨光夜跑千人響應 許縣長盼落實性別友善環境

霧峰擁有多位藝術大師 卻沒有留下點滴足跡 市議員李天生建議分別成立紀念室或設置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