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服務處_青年就業服務
交通違規記點記次新制宣導與懶人包

【本報綜合報導】閩台融合發展研究基地授牌暨促進兩岸產業融合發展研討會,7月21日在位於福州的閩江學院海峽兩岸產業融合發展研究院舉行,中國機電商會台北辦事處原主任、海峽兩岸產業融合發展研究院顧問李榮民應邀出席並作主旨演講。
 
李榮民表示,當前台商台企在大陸的投資中,製造業占比超過70%,兩岸貿易中機電產品占比超過80%。兩岸電子信息領域合作的產業鏈、供應鏈已深度相嵌、深度契合,互補互利格局已經形成。推動兩岸電子信息產業融合發展,有利於兩岸數字化轉型和智能製造邁向更高水平,符合兩岸同胞共同利益。
 
他認為,當前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國際競爭日益激烈。台灣電子業迫切需要在未來新經濟趨勢、新技術發展應用過程中找到新的商機、更好的出路。
 
大陸在新一輪發展中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始終將台灣同胞當做一家人,逐步完善保障台灣同胞福祉和在大陸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與政策,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台商台企要認清形勢、把握新的戰略機遇,融入大陸新的發展格局,共同譜寫新篇章。
 
他強調,實現兩岸資源、商品和要素的聯動配置,共創互利共贏才是兩岸電子信息產業融合發展的最好出路。近年來民進黨當局不斷進行政治操弄,阻撓破壞兩岸交流,直接阻礙到島內產業搭上大陸高質量發展的快車。
 
台灣同胞要覺醒,相向而行,努力排除政治障礙,推動兩岸貿易、投資便利化,促進兩岸企業加大半導體、核心部件等關鍵技術攻關,深化電子信息技術和產業發展的合作,在國際競爭中搶佔科技制高點。
 
他期許,從政策和運行機制層面:一、完善政策措施,進一步營造良好環境:鼓勵、支持更多的台灣電子信息從業人員,尤其台灣青年到大陸施展才華;對新的台商台企,多做一些幫扶工作,解決他們對大陸政策不了解、政策運用不到位和“水土不服”等問題。
 
二、探索發展新路,打造融合發展新高地:積極發揮大陸自由貿易試驗區先行先試示範作用,進一步發揮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的政策和平台優勢,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加快推進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建設,創新合作模式、深化合作領域、擴大合作成效。
 
三、搭建服務平台,助力產業協同發展:充分利用大陸的市場優勢和產業佈局,探討成立兩岸電子信息產業融合發展技術研發服務中心、發展基金或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推動資源共享,最大化地實現互補互利。
 
四、彙聚民間力量,塑造融合發展新優勢:充分發揮兩岸工商團體等民間交流機制的作用,在鞏固「海峽論壇」、「紫金山峰會」等現有合作機制的基礎上,通過兩岸相關行業協會商會,建立有效的溝通管道、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在服務、促進兩岸企業增強自身競爭力、提升應對外部環境變化能力的同時,推動解決合作中難以突破的制度、技術標準差異和人員、資金往來等問題。
 
五、順應發展趨勢,攜手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兩岸電子信息企業要通過共定標準、共拓市場、產業鏈整合、相互持股、合作創新、共創品牌等方式,在開拓大陸內需市場的同時,共同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華民族產業和品牌,打開更廣闊市場,開創「兩岸合、贏世界」的雙贏局面。

分享

大陸福建省福州市師範大學傳播學院宋美傑教授、施蕾副教授參與編撰的《追夢路上》正式出版

融情潤心聚合力 搭起服務「連心橋」 福州臺灣會館設立臺胞臺企出入境服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