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服務處_青年就業服務
交通違規記點記次新制宣導與懶人包

【且十觀海評論】
 
大概7、8年前,我帶團到南投的竹山市參訪,一位在地的耆老領著我們在老街參觀,走到一處空地時他介紹,這家的主人都在美國,老房子拆了就沒建。他告訴我們這家的來臺第一代原在福建是一位賣身長工,後來偷偷與鄉人一起渡海來臺,到竹山安家、娶妻、蓋房,日子也好起來了。
 
過了幾年,福建的財主突然來到竹山,找到了他家。這個人很緊張,按照當時的宗法和傳統,他是沒有人生自由的,也沒有財產權,他的一切都是東家的。那天他跟在福建老家時一樣,給東家做飯,晚上給東家洗腳,一夜無眠,
 
第二天起床給東家做早餐。吃完早餐,東家對他說,你還沒有忘了東家,好。這是你的賣身契還給你,好好過日子吧,東家就回福建了。想到這個故事,很有感慨,講起兩岸的政治關係,還真要從中國的歷史文化傳統說起。
 
一、臺灣從來就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臺灣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並不長,大家說臺灣400年曆史,很多事情理一理就清楚了。臺灣的少數民族沒有在島上建立過國家,臺灣的歷史更多的是以來臺漢族人的歷史為歷史。
 
1683年施琅平臺後,到鄭成功廟祭奠:自同安侯入臺,臺地始有居民;逮賜姓啟土,世為岩疆。告訴我們,鄭成功收復臺灣後,臺灣就是中國的一部分。臺灣與中國的關係就是整體與局部的關係,臺灣從來都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二、兩岸永遠也不會是「國與國」的關係:前幾天,副總統賴清德自比三國周瑜,說周瑜率領東吳抵抗來自北方的侵略。賴清德應該是沒有學透歷史。三國的歷史不是爭「獨」,也不是爭「霸」,而是爭統。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就是說曹魏統一中國的正當性,劉備說他是漢室後代,也是在說他的正統,倒是東吳想偏安一隅。但是,三國爭戰的主旋律是統一戰爭。
然而,「爭統」是在未確立誰是正統即誰是中國的前提才能爭。入主中原便天下大定,其他人再爭就沒有正當性了。
 
中華民國成立於1921年,它是正宗中國。「中華民國」確實曾經是中國正宗,但1949年後,它的代表蔣介石敗退臺灣了。當今世界180多個國家都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只有10幾個小國才認「中華民國」是代表中國。
 
何況,你想代表中國就不能偏安一隅,你要努力統一大陸才能有資格說代表中國。就象兩蔣時代,老蔣念念不忘要「反攻大陸」,經國先生雖然抓緊「十大建設」,但也樹了「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標語,他們才有資格爭他們也是代表中國。說實話,現在臺灣說「中華民國」的人,還有多少人想統一呢?
 
所以,回到中國歷史文化來講,「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是並列關係,而是傳承關係。兩岸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的關係,更不可能是中國與臺灣的關係,而是中國大陸與中國臺灣的關係。
 
三、「九二共識」是現階段兩岸關係的最好安排:現在回過頭來看,1992年兩岸在香港達成的「九二共識」,雖然已經過去了30年,但它仍然是對現階段兩岸關係的最好安排。
 
它堅持了兩岸主權沒有分裂(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又坦然面對「治權」沒有統一的現實。「九二共識」讓兩岸平等、對等、尊嚴地開展交流、對話,開創了兩岸關係大交流大發展的良好局面。
 
現在,執政的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他們講「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互不隸屬」、「一個中國原則下就沒有臺灣的主權」等等,就是搞「台獨」、「兩國論」。臺灣已經成為美國遏制大陸的前沿,成為兵凶戰危的地方。臺灣要和平,就必須回到「九二共識」,在「九二共識」下兩岸開展交流、談判。
 
6月2日,大陸共產黨總書記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發表講話,總結了中華文明具有「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個特性。這五個特性流淌在我們的血脈之中,也是處理兩岸關係的天然出發點。
 
兩岸統一是中國的歷史文化決定的,所以,統一是大勢所趨。但中國文化又是不斷創新包容發展的,只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我們一定能走出用戰爭實現統一的歷史魔咒,找到兩岸和平統一的路徑方法。

分享

霧警鷹眼查獲詐欺車手 竟只有15歲

解放軍劍指「台獨」 媒體輿論三問賴清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