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服務處_青年就業服務

【記者林獻元台中報導】人類於1970年代首次確認黑洞存在,「黑洞」的發現在科學上有什麼重大意涵?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14日重磅推出《驚心洞波:黑洞暨重力波》特展,透過科學與藝術結合,深入淺出引領觀眾認識「黑洞」、「重力波」等現代物理概念,同時展示臺灣在天文物理學上的科學研究貢獻與未來展望。

展場中將重力波頻率以聲音呈現,激發觀眾的好奇心與興趣。為增加藝術呈現的多樣性,開幕式邀請「中灣銅管室內樂團」,由7名銅管音樂家組成,現場帶來古斯塔夫·霍斯特《行星組曲》的《木星》、保羅·杜卡《仙女》的《號角曲》曲目片段,精心挑選天文相關題材的樂曲,以「聽覺」揭開宇宙的神奇面紗。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焦傳金說,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於2017年拍攝,2019年正式對外發布,它由8座電波望遠鏡連線觀測,花費1年半完成資料分析,臺灣負責其中3座的營運與建造,在全世界的科學發現占有一席之地。

因黑洞強大的重力,使光線被吸引、扭曲,環繞黑洞形成明亮的環,型態猶如甜甜圈一般。這次特展科博館也與haritts donuts & coffee攜手合作,全新開發「黑洞甜甜圈」,在haritts台中門市限定販售,可以把黑洞一口吃進肚子裡!

策展人、科教組助理研究員王斌威說明,重力波是時空的漣漪,從源頭向外傳播,以重力輻射的形式傳遞能量,當大質量物體交互運動時,附近時空曲率會隨之明顯改變,並以光速向外傳播,形成「重力波」。當黑洞合併、星系形成、大霹靂等宇宙中巨大事件發生時,都能產生重力波,日常生活也有重力波存在,但與天文事件相比,能量渺小如塵埃。

王斌威說,這次策展過程與國際知名藝術家康木祥合作,他的公共藝術作品「安靜(Serenity)」像極了兩個黑洞合併時的最後階段,親自拜訪康老師後得知,「安靜」是全新創作,首度在科博館曝光,使用長達2800公尺的不鏽鋼纜,總重量5800公斤,用「視覺」呈現天文奇觀,觀眾可恣意觀賞、觸摸,可望成為「驚天洞地」的打卡熱點。

《驚心洞波》以科學為底、藝術為體規劃3大主題:「宇宙的無底深淵—黑洞」、「時空的交響曲—重力波」、「藝術與科學的融合匯聚—奇異點劇場」,循序漸進介紹黑洞形成過程與種類、重力波的本質和探測原理。

觀眾可從時空廊道進入展場,光影變化、時鐘牆設計彷彿走進時空扭曲空間,抵達黑洞深處進行探索。大型互動式展具「重力透鏡照相機」模擬光線接近黑洞時,因重力而扭曲的型態。「黑洞攝影師」可選擇望遠鏡數量和距離,嘗試如何將黑洞拍得更清晰。現場打造一座「奇異點劇場」以沉浸式聲光效果,認識音樂和天文現象的連結,還能與重力波互動。

《驚心洞波:黑洞暨重力波》即日起開展至2024年4月27日,展期間每月有一場系列講座,邀請到科博館前館長、現任科學人雜誌總編輯孫維新、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蔡安理、中興大學物理學系教授張雨晏等講師,帶領觀眾探索踏入重力波和黑洞的世界。

分享

王縣長視察大村鄉排水和道路。(照片縣府提供)

中市地稅局當月老牽紅線 6月18日前徵求勇敢示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