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服務處_青年就業服務
交通違規記點記次新制宣導與懶人包

【記者林獻元台中報導】台中市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7日在原住民族文化館辦舉辦「島嶼原意 文化之軌」特展開展茶會,此次展覽即日起至10月13日,以立體藝術品與媒體影像作品進行展出,以不同藝術形式詮釋及闡述「原住民族正名」的意義,同時呈現當代藝術與傳統文化的深度對話。台中市政府原民會主委楊馨怡表示,原住民族文化館不僅以推廣及發揚原住民族文化為任務,更希望成為原住民青年藝術家創作及發表的重要平台。

「島嶼原意 文化之軌」特展開展茶會,包括市議員朱元宏及吳建德代表、原民會族群委員張錦秀、陳舒芳、李建明、張薰雅、導演全偉義Biung Soqluman、藝術家阮原閩 Siyat Moses、司堯Ciang Ispalidav Sunkilan、伊比•南卡芙蘭Ibi Nangavulan及全慈豪Nieqo Soqluman皆共襄盛舉。

市府原民會主委楊馨怡指出,此次展覽展出阿美族導演黃巧玲執導的《我的名字》,該片榮獲評審團獎,以阿美族傳說中的半神半人Sawmah為主軸,細膩描繪名字與文化認同之間的張力,透過優美畫面與巧妙節奏,探討名字承載的重量與原住民族在正名後面臨的文化現狀。

另也展出全偉義導演的《活出文化》,該片榮獲最佳影片獎,聚焦南投卡里部鞍部落與明德部落青年,深入探討織布、鞣皮、小米等傳統工藝的傳承,展現當代原民青年面對文化傳承的挑戰與態度。

為進一步深化展覽主題,原文館特別展出台中在地原住民藝術家阮原閩大型藝術品《Ririh:昔在今在》,並與兩部影片進行深刻對話,該作品靈感來自賽德克族傳統神話故事繡眼畫眉鳥Sisin的傳說,作品主題為「生命的圓」,以傳統織布機上的相連布匹象徵生命旅程中的禍福相依,描繪歷史中的世代交替以及當代與傳統之間的無限輪迴,表達傳統與當代之間的微妙關係,展現出隨著時間推移而交錯相依的精神意義。

楊馨怡表示,「島嶼原意 文化之軌」特展將阿美族、賽德克族、布農族及鄒族等四大原住民族的文化精髓呈現於觀眾面前,透過影片、實體展品及當代藝術的融合,捕捉原住民族文化的動態與多元性,影片不僅展示傳統工藝與儀式,也反映出族群在現代社會中的身份認同和文化延續的挑戰;懸掛於特展廳中的實體展品更賦予傳統文化「浮動感」,象徵著其靈活與變動的本質,呼應了文化傳承中流動性的議題。

此外,特展透過沉浸式的體驗方式,鼓勵觀眾親身感受原住民族生活中的「名字」和「文化」所承載的歷史意涵和當代意義。無論是傳統的故事、祖先的智慧,還是當代原住民的自我探索,每一件作品都像是一道文化軌跡,引導觀眾穿越時間與空間,從歷史的足跡中重新審視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定位與價值。

楊馨怡提到,希望透過特展引發觀眾對原住民族文化的珍視與保護意識,並讓更多人瞭解文化正名背後的深層意義,帶領民眾透過作品與故事重新認識台灣原住民族的文化軌跡,從而更加尊重與珍愛這片土地上多樣而珍貴的文化遺產。

分享

台中舶來品商圈「白露時光」活動登場 午後品茶、古物挖寶、好禮抽獎一次享受

文化交流解鄉愁!中市府邀新住民聊燈、畫燈、穿漢服慶中秋